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刺猬皮(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 或达乌尔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 的干燥皮。全年均可捕捉,剥取皮,去尽皮膜及肌肉,洗净,干燥。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等地。

  • 中药名称刺猬皮

  •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IUM ERINACEI SEU HEMIECHINI

  • 别 名猬皮、仙人衣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河南

来源

本品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 或达乌尔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 的干燥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动物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剥取皮,去尽皮膜及肌肉,洗净,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筒状或盘状。外表面密生错综交叉的针状硬刺,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长1.5-2.5cm,腹面有软毛。内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点状突起,偶有筋肉残留。具特殊的腥臭味。(《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大肠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6-10g。外用研末,适量撒或调敷患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变或污油。(《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治反胃:
①猬皮烧作灰,煮绿豆粥半升和一匕服,差为度。(《龙门石窟药方》)
②猬皮烧灰酒服,又可煮汁服,又可五味淹炙食。(《普济方》)
2.治虚劳吐血:猬皮一两(烧灰),硫黄一分。上件药,都研令匀细,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猬皮散)
3.治鼻衄: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圣惠方》塞鼻散)
4.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要方》)
5.治肠风下血:
①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猬皮散)
②猬皮一枚(炙令焦黄),皂荚三挺(去黑皮,涂酥炙黄焦,去子)。上药捣罗为末,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五丸。(《圣惠方》)
6.治五色痢并血痢:刺猬皮烧灰,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卫生易简方》)
7.治痔疾: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本草衍义》)
8.治痔漏:刺猬皮三、四个(酒浸,焙),经霜槐角子一斤,当归三两。共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百丸,温酒送下。(《疡医大全》猬皮丸)
9.治肛门脱出不收: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要方》)
10.治遗精,梦而后遗,不梦而遗,虚实皆效:刺猬皮一个。瓦上焙为末,黄酒调,早服。(《医林改错》刺猬皮散)
11.治小儿阴痜,日夜疼痛:猬皮一个,烧存性,研细。临卧,热酒调下一钱五分。(《普济方》)
12.治小儿卒惊啼,状如物刺:烧猬皮三寸为末,乳头饮儿,饮服亦得。(《子母秘录》)
13.治猘犬咬人:猬皮、头发等分。烧末,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肘后方》)
14.治臁疮:刺猬皮烧灰存性,入轻粉,生油调涂。(《普济方》)

中药炮制

取本品,稍浸,洗刷干净,刮去腐肉,切成小块,干燥。 炒刺猬皮 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净刺猬皮,炒至焦黄色,鼓起,刺尖秃时,放凉,筛、刷去滑石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缪希雍:“猬皮,味苦兼辛,能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本草经疏》)
2.王建宾:“猬皮,性味苦平。《本经》主五痔阴蚀,以苦能燥湿,湿热下注则为痔为阴蚀,故燥湿可以治之。湿化为热则下血,肠中发炎则肠壁失其吸收之力而下五色血汁,燥湿可以回复肠之吸收力,故能治下五色血汁也。湿阻于阴则阴肿而痛,肾气逆则引及腰背,酒能行血,猬皮能燥湿利气,气利而血行,则湿散而肿退矣。《别录》疗腹痛疝积,《药性论》治肠风泻风,皆取其燥湿利气之效也。”(《国药诠证》)
3.《本草经集注》:“田野中时有此兽,人犯近,便藏头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见鹊便自仰腹受啄,物有相制,不可思议尔。其脂烊铁注中,内少水银,则柔和如铅锡矣。”
4.《蜀本草》:“勿用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山枳毛端有两歧为别;又有虎鼠,皮亦相类,但以味酸为别;又有山猚,皮类兔皮,颇相似,其色褐,其味甚苦,亦不堪用。图经云:状如猯,豚脚,短刺,尾长寸余。苍白色,取去肉,火干,良也。”
5.《本草图经》:“此类亦多,惟苍白色,脚似猪蹄者佳。鼠脚者次。”
6.《本经》:“味苦,平。”
7.《别录》:“无毒。”
8.《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9.《品汇精要》:“味厚于气,阴中之阳。臭腥。”
10.《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甘,性平。”
11.《本草经疏》:“味苦兼辛。”
12.《本草求真》:“专入肠、胃经。”
13.《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14.《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15.《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16.《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17.《食疗本草》:“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18.《日华子》:“开胃气,止血汗,肚胀痛。”
19.《医学入门·本草》:“令人能食,补下焦弱。兼治小儿卒惊啼。”
20.《本草备要》:“泻,凉血。”
21.《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22.《医林改错》:“治遗精。”
23.《本草经集注》:“畏桔梗、麦门冬。”
2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湿瘀者忌用。”

原标题:刺猬皮
词条标签:刺猬刺猬皮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