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

1844年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主刀医生为伯驾。

从医经历

早年生活


伯驾(Peter Parker)于1804年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弗兰明罕(Framingham)一个具有浓厚清教徒传统的农家,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们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过着敬虔、纯朴的生活。因家境比较贫困,伯驾年少时除上学外,课余时间还要到农场劳作。每礼拜日和父母家人一起到教会做礼拜,在信仰上受到很好的熏陶。1820年4月15日,16岁的伯驾受洗成为基督徒,当时他就立志将来成为一个宣教士,有朝一日到异邦去传福音。中学时期,他父亲去世。1827年,伯驾考入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靠打工赚钱支持自己读书。三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Ya1eCollege)。由于耶鲁承认他在阿默斯特学院的全部学分,所以他直接升入四年级学习。在耶鲁他修读了解剖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和哲学等课程,于1831年9月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在耶鲁期间,他不但精于学业,而且努力追求过一种圣洁的基督徒生活。在其日记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我愿更加圣洁、更像耶稣”。1831年4月间,当“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Missions,美国最早的海外宣教团体)宣教士安路福(Rufus Anderson)来耶鲁校园主领福音聚会时,促成了伯驾献身做一个宣教士的决定。于是他向美部会提出了申请,受到接纳后,重回耶鲁接受神学和医学的训练。1834年3月,伯驾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医生资格;5月被美国长老会按立为牧师;6月1日又在纽约长老会教堂正式任命为宣教士,三天后即接受美部会的派遣去中国广州,从而成为美国第一位来华医疗宣教士。


创办医院


开业

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的教会医院——“眼科医局”(博济医院前身)是中国境内第一所现代化的医院。


1835年8月,伯驾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租楼,开办“眼科医局”(又称新豆栏医局,即今十八甫一带,原址已被毁)。该楼共3层,首层为地窖,第二层为候诊室、诊室及药房,第三层为手术室以及可容2~3人的留医室。后因病人增多,次年春获当时广州巨怡和行行商伍敦元先生捐赠,将租丰奉行一座三层楼房做为扩充业务院舍,设有接待室、诊断室、配药室、手术室、观察室等,候诊室可以容纳200多人,病房可以容纳40多人。


1835年11月2日眼科医局正式成立。由于医术高明,免费为贫穷患者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加。开院后不过17天,病历表就增加到240多张,6个星期内接诊450人,其中包括了几位衙门的官员。为了使日渐增多的病人能够循序就医、提高效率,伯驾在病人进门后,先派发竹片制成的长方形号牌,然后病人就按照号牌上的号码,循序进入诊疗室。据说这种已为当今世界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挂号制度”,就是源自伯驾在眼科医局的这套设计呢!伯驾的专长本为眼科,所以一开始只看眼科的病,后来应病人的再三要求,也开始为他们看其它的病,从麻疯病、象皮病到疝气、肿瘤,无所不看,终于成了一个“全科大夫”。尤其在外科方面,伯驾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写下了几个重要的首创纪录:(1)割除乳癌(1836年),(2)割除膀胱结石(1844年),(3)使用乙醚麻醉(1847年)与氯仿麻醉(1848年)。


此外,伯驾也以割除肿瘤而著名,例如他的第446号病人就是一个严重的肿瘤患者,从右太阳穴一直向下长到右颊,整个右眼几乎都被遮住了,结果1835年12月27日伯驾在鸦片镇痛下为这名13岁小女孩施行手术,割下了这颗重达1.25磅重的肿瘤,18天后痊愈,挽回了她的性命。


眼科医局除平常治疗眼疾和各种病症外,特定每逢周四为割症日期。在眼科医局设立的第一年(1835年11月4日至1836年11月4日)里,便收治病人2152人次,其中施行了中国第一次割除乳癌手术;一年之中诊治的眼病有47类,其他病例23类,女性癌症病不治者有5宗。慕名前来访问参观者,不下六七千人次。到鸦片战争爆发时,经伯驾诊治的病人已有近万人次,且都免费。


1838年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也曾间接地接受过伯驾的诊治。林则徐患有疝气和哮喘病,曾派幕僚到伯驾处取疝带及袪喘药,并回赠水果等物。伯驾虽未见林则徐本人,但专为林则徐立下一个病历,病历编号为6565(载于1840年的《中国丛报》),这是最早保存下来的西医病历。眼科医局患者的登记内容包括病案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处方用药、治疗效果、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的长短,连取出的肿瘤或结石的大小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停业及复业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眼科医局停业关闭。1842年伯驾再度来到广州,11月眼科医局恢复业务,已不限于眼科,而是综合性医院了。此后,教会医院都设置专职或兼职神甫或牧师,进行宣讲教义的活动。但在众多就医者当中,对此感兴趣者仍十分稀少。据曾定期到医局协助伯驾传教的梁发说,三年半时间里被邀请参加礼拜聚会的1.5万多人次中,“真诚研究真理(指基督教教义)的只有3个,而受洗归主的人竟一个都没有”。

尽管如此,医局还是坚持开设下来,并且越办越大。1844年,伯驾施行了中国第一例膀胱结石截除手术,在当时这类疾病极为常见的情况下,第一次成功所具有的示范意义是非常之大的。1847年,伯驾首次在中国应用乙醚麻醉施行外科手术,麻醉的使用更使他在短短几个月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1848年,在医局进行中国第一次试用氯仿麻醉法。以上2种麻醉法均为美、英籍人发现后的次年在中国的首例试用。1850年,又开始了病理尸体解剖术。

伯驾在1838年会同裨治文(ElijahC.Bridgman)与郭雷枢(ThomasR.Colledge)二人发起组织“中国医学传道会”(MedicalMissionarySocietyinChina)。会员每年捐赠慈善款,支持眼科医局,在联系早期的医疗宣教士方面发挥了很大的功能。伯驾自1834年抵广州,至1857年返美国,历23载,特别是1841年他漫游欧美争取捐助,为传道会做了大量工作。1855年因伯驾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眼科医局由另一个美国传教士医生嘉约翰接办。


晚年生活


1857年4月22日,驻华公使一职被列卫廉(WilliamB.Reed)所取代,伯驾遂结束了他在中国的宣教和外交生涯,于1857年底偕妻回到华盛顿特区定居,从此脱离了美国政界,也再没有来中国。两年后,夫妇俩竟喜得一个儿子,是时伯驾已经55岁。另一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在眼科、外科与麻醉等方面都可以列入世界一流的医生,回国后竟然没有再为任何人看病,好象他根本未曾当过医生一样。不过他对中国的关注却未中断,继续与其在中国的友人保持联系。当他得知博济医院在嘉约翰的领导下,在医疗宣教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时,心里感到无比的快慰。当1885年博济医院为纪念伯驾开设医疗事业50周年时,他还写信表示祝贺。

1859年,伯驾与美部会修好,并成为该差会的理事。1876年,伯驾在美担任“中国医药传道会”会长,同时受聘担任美国国立博物馆(SmithsonianInstitution)的参议,以及耶鲁大学校友会会长;他亦热心于新成立的福音派联盟。晚年期间他还撰写了数本医疗宣教的书籍。伯驾前半生在中国的悲剧性经历,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方文化、政治与军事在激烈冲突中交汇的缩影;伯驾在美国度过他余下后半生,于1888年在其寓所中去世,享年84岁。

著书论作

1.Journal of an Expedition from Singapore to Japan,with a visit to Loo-choo(《从新加坡途经琉球前往日本考察日志》),该书介绍了这些岛屿及岛上居民,试图通过在英国受过教育的当地人的帮助,在日本开创传教事业,18开本;75页,伦敦; 1838年。


2.statements respecting hospitals in china(《有关中国医院的陈述》),前言为写给爱丁堡皇家医学会副主席、医学博士约翰·艾伯克龙比(John Abercrombie)的一封信,32页;伦敦和格拉斯哥;1842年。


3.Fifteen Reports of Opthalmic Hospital at Canton(《广州眼科医院的十五份报告》) 报告在广州和澳门不定期出版,有时间隔三个月出,有时半年,有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独立小册子出版,同时也刊登在《中国丛报》第4~20卷上。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