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杭州医学院

初创时期


鸦片战争后,英帝国势力渗入杭州,于1881年在杭州创建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广济医专)。


1925年,“五卅”惨案后,部分爱国的广济医专师生于杭州刀茅巷脱离广济医专另立门户,6月6日成立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郑企因任校长,创办时租清泰门珍珠巷13号民房为校舍


1926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女子产科职业学校,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同年6月,浙江省政府决定设立浙江省立助产学校,将浙江省立女子产科职业学校与浙江省立助产学校合办,改隶浙江省民政厅,称浙江省立女子助产学校。


1931年6月,学校由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卫生厅合办,附设在浙江省立医院内,改称浙江省立医院附设助产学校,校址在中马市街80号。


1935年,学校改隶浙江省民政厅卫生实验处,改称浙江省民政厅卫生实验处附设助产学校。


筚路蓝缕


1937年11月,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杭州危急,学校迁至温州永嘉。


1938年8月,学校又迁至台州临海,后再迁至台州天台。


1940年4月,浙江省英士大学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助产两职业科单独划出,成立浙江省立杭州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校址在天台东乡坑边村,校长由原医专校长王佶教授兼任。



1943年,学校增设药剂科,由教师王钦华负责筹建,并将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简称“高医”)。


1946年春,学校回迁杭州,时设助产、护士、药剂、卫生四个专业。


1948年2月1日,校本部迁入教仁街新址。


1952年下半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学科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助产科与护士科划出。


1956年夏,学校迁至老浙大校址办学。


1960年9月,成立杭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院牌题词。招收医疗系、卫生系、中医系及药专等新生,中专调整为药剂、检验、放射、卫生等四个专业。


1961年5月,杭州医学院撤销,医学院学生转入浙江医学院及杭州卫生学校医士专业。


1962年上半年,杭州药材学校、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杭州卫生学校三校合并,学校对内一套班子、对外二块牌子(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1964年,卫生部将该校列为全国8所重点联系学校之一。


1971年4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10月,学校复办,更名为浙江省卫生学校。


1981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浙江省卫生学校和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两校合并为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承担中专、干训两项教学任务。


1992年,浙江省卫生厅成立了全省乡村医生培训总校,挂靠在该校。


1993年,学校通过办学水平评估,被国家教委、卫生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改革兴盛


199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筹建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学校迁址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升格筹建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7月,由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筹)更名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同年9月,学校迁入滨江高教园区。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2年11月,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杭州医学院。


2018年,临安校区启用,普通本专科新生均在临安校区报到、就读。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