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中国针灸治疗学》

《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专著,为承淡安著,初版于1931年。该书是作者“爰将收集各书,参以心得,益以最新生理,互为考证,删繁节要”而成(《中国针灸治疗学·叙言》)。出版之后深受读者欢迎,多次再版。时人评价该书“其言经络腧穴,必引证现代解剖,俾明神经枝干之构成,某穴之禁针忌灸既明,更集古人治验歌诀,摘要便览,诚称针灸善本,学医之宝筏也”。


内容简介

从第八版来看,该书分四篇,第一篇“总论”,讨论了针灸术的沿革,针灸在治疗上的价值以及关于针灸的治疗和奇经八脉的研究;第二篇“经穴之考证”,讨论了人身度量标准,穴位的解剖、部位、主治、摘要等;第三篇“手术”,叙述了针具的制造及其施针的手法,尤其强调了针刺补泻手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针灸手术名称虽多,除补泻手法外,余不足取;第四篇“治疗”,分别介绍了伤寒、温热病、暑病、霍乱、中风、惊风、癫狂、疟疾等42种病症的原因、征象、治疗、助治及其预后。较之本书的初版,内容上已有很大补充,还增入杂论数条,并于治疗篇中的各条之下“增加了古今医案,以资引证,盖便利读者参考之微意,亦示针灸治疗效果之伟大”(《中国针灸治疗学·编辑大意》)。总之,“本书为提倡针灸术普遍起见,文字求其浅显,不尚空言理论”,为精确指示穴位,还用点穴后的人体照片予以影印,较之绘图更富立体感,对于“前人针灸,每有尻神禁忌,阴日阳日,午前午后,男左女右之义,此皆毫无意识,徒惑人心而已,本书极端废之”(《中国针灸治疗学·编辑大意》)。

从医经历

1920年参加上海中西医函授学习,1925年独立行医。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后又在无锡堰桥重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扩建为中国针灸讲习所。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


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该国针灸现状和办学情况,从中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我国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著《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他还被东京针灸高等学校赠予针灸专攻士学衔,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他于1936年7月创办针灸疗养院。1937年2月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人。抗战8年中,他坚持行医、授课,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1989年,“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讨论会”在其故乡江阴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部省市领导150多人出席大会。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因积劳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书立说甚丰。

著书论作

自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等15种,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