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杨子建《十产论》

《十产论》对各种难产的论述,既切合实际,且具有较高科学水平。如在论伤产时指出:“伤产者……盖欲产之妇,脐腹疼痛,儿身未顺,收生之妇却教产母虚乱用力。儿身才方转动,却被产母用力一逼,使儿错路,忽横忽倒,不能正生,皆缘产母用力未当之所致也……若未有正产之候,而用力早,并妄眼药饵,令儿下生,譬如拔苗助长,无益而有害矣”。可见他对分娩过程及伤产原因分析之中肯。他对难产的处理方法皆源于实践,决非纸上空谈。如在论盘肠产(临产时直肠脱出)时云:“盘肠生者,临产母肠先出,然后儿生。赵都运恭人,每产则大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后其肠不收,甚以为苦,医不能疗。偶在建昌得坐婆一法而收之。其法以醋半盏,以新汲水七分,调停,噀产母面,每噀一缩。三噀尽收,此良法也”。利用醋和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肌肉收缩,使脱出的“大肠”自行缩回,这不能不说是杨子建的临床经验之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产论》对转胎的手法,已有具体论述。如在论横产(手或臂先露)转正手法中云:“儿先露手,或先露臂,此由产母未当用力而用之过也。儿身未顺,用力一逼,遂致身横不能生下。当令产母安然仰卧,后令看生之人,先推儿手令入直上,渐渐逼身,以中指摩其肩推上而正之,或以指攀其耳而正之,须是产母仰卧,然后推儿直上,徐徐正之,候其身正,煎催药一盏吃了,方可用力,令儿生下”。此外,论倒产(足先露)、偏产(额先露)、碍产(脐带缠肩等胎位或胎式异常所致之难产,其助产的技术操作手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是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


清代名医程仲龄曾赞叹曰:“《十产论》可谓精且密矣。”后《十产论》流传日本,震动了日本医林。


《十产论》成书于北宋元府年间(1098—1100),是中国古代妇产科医学上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难产的著作。虽然与现代产科相比,杨子建对难产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还显得很不全面。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提出较为完整的理论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难产的操作手法,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世界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一般认为是16世纪法国医生阿姆布露斯·巴累(1517—1590)所创。但从《十产论》所载的转胎手法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则要领先西欧近500年。因此,可以说,《十产论》记载的“转胎手法”是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从医经历

北宋文豪黄庭坚游历青神中岩寺时,曾结识杨子健,相交甚密,并悉读杨医学著作,备加赞赏,论其人云:“岂易得哉”,称其学曰:“其说汪洋”,并为其《通神论》作序。杨子健尤精妇产科,在其临床实践中,因感其世收生者少精良妙手,而致痛伤难产,产妇无辜殒命,胎儿横遭夭折,乃于其临床经验基础上,参阅前人有关妇产科学说,编著了《十产论》。

著书论作

杨子健在医学上精熟《内经》、《难经》,并旁及百科,著有《十产论》、《难经续演》、《护命方》5卷和《通神论》15卷等医著。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