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名医:薛已

薛已薛已图片

薛已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府学诸生,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薛氏得家传,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

      治疗经验

      1、隔蒜灸:适用于蝎、蛇、蜈蚣、狂犬咬伤的患者。用大蒜头去皮,切成三文钱厚,安放在疮口上,置艾炷灸之,三炷换蒜。如果疮大头多,将蒜捣烂摊患处,艾铺其上燃烧,蒜败再换。此法又可治一切疮毒,尤以剧痛或不痛而麻木者为宜。

      2、隔豉饼灸:以豆豉为末,唾津调和作饼如钱大,厚如三文钱,置患处;放艾炷灸之.豉饼干即换。如果疮口大则以嗽口水作饼,上铺艾灸之,治疗疮疡肿硬不痛及溃而不敛等症。

      3、隔附子饼灸:以附子末唾津调和作饼如三文钱厚,置疮上,用艾灸,饼干则换,治体虚而疮陷之症。

      4、桑枝灸:以桑木点燃火焰,吹熄焰,以灸患处。该法可以拔毒止痛,接补阳气。李时珍曾说:“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气而祛风寒,所以能祛腐生新。”

      5、香附饼灸:以香附研末,酒调和作饼,上置艾炷作灸法。香附理气活血,酒调后又以艾灸熏之,可促使气血通达,用以治气血壅滞之痈肿热痛。

      6、木香饼灸:以生地、木香为末,酒调为饼,上置艾火施灸。主治乳中结核,或因气滞,或因风寒、挫闪而致气血壅滞疼痛。

      7、骑竹马灸:令患者骑于竹杆上,杆由二人抬起,使足离地,然后以患者肘横纹至中指端的长度,从尻部杆上贴脊向上量,尽处作一记号;再以患者中指横纹作一寸,于记号处向两旁各开一寸是穴,用艾灸各五七壮,主治一切疮疡,可使心火流通而毒邪得散。此衡量所取之穴在膀胱经膈俞穴附近,血会膈俞,心主血脉,故可泻心火,理血分、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可治一切疮疡。

      8、明艾灸法:用于因隔物灸而无效者,用艾直置于皮肤之上灸之,适用于元气不足,积毒炽盛者。

      医学贡献

      薛己一生不仅以临证疗效卓著称世,且勤于著述,为后人留下了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文献。薛氏著述涉及内、外、妇、儿、针灸、口齿、眼、正骨、本草等诸多方面。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记述各科临证验案内容的薛氏自己的著述,有《内科摘要》2卷,该书是中国第一次以内科命名学科及书名者;《女科撮要》2卷;《过庭新录》(一名《保婴金镜录》)1卷;《外科发挥》8卷;《外科心法》7卷;《外科枢要》4卷;《正体类要》2卷,是正骨科专书;《口齿类要》1卷,是口腔和喉科专著;《疠疡机要》3卷,是麻风专著;《疠疡机要》1卷。在其所著《外科枢要》、《外科发挥》及《薛氏医案》三书中对皮外科痈疽、天疱疮、赤白游风、臁疮、时毒等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详细论述,并附有临床医案。宋以来对痈疽疮疖的治疗主张托里内消,薛氏则指出必须辨证治疗。治法上重视脾胃,偏于温补。

      第二类是经他校注和增补的著作,有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24卷、《外科精要》3卷;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代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1卷,王纶《明医杂著》6卷;倪维德《原机启微》3卷;薛铠《保婴撮要》20卷。薛氏校书,常附以己见和医案。如对《妇人大全良方》,增加候胎、疮疡两门,附有个人治验和方剂,对《原机启微》,也有增补。

第三类纯属校刊性质。有滑寿《十四经发挥》3卷,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1卷,徐用诚《本草发挥》4卷,陶华《痈疽神秘验方》

上一篇:徐春甫下一篇:薛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