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古文入对咳嗽论述颇详,如《素问·咳论》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比较切合临床实用。中医学咳嗽包括西医的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
【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另作专论),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为慢性。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久延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气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于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辨证论治】
临床应当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或风热;疲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所致;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为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固于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同时还需注意痰的色、质、量、味。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的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落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属虚属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淤结成痈之候(肺痈一肺脓疡)。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总之,咳嗽的辨证,首先区别外感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多属急性支气管炎)。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形证,多属邪实正虚。治法,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多属慢性支气管炎)。
(一) 外感咳嗽(属急性支气管炎)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三拗汤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则是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止嗽散用紫菀、百部、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白前,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咳痰不畅者。加减:若夹痰湿,孩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法兰夏,云苓、厚朴以燥湿化痰;若热为寒遏(包即寒包热)咳嗽声嘎,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鲜表清热。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痰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处方: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甘草、薄荷、连翘、芦根、前胡、牛蒡子。加减:若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咽痛、声嘎加射干。挂金灯;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沙参、麦冬;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温)伤肺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处方:桑叶10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山栀皮10克,花粉12克,麦冬10克,大贝母101克,枇杷叶10克,白茅根、芦根各30克。加减:如见咳血、咽干口燥,烦渴,加川贝母10克,生石膏30克,胡麻仁15克,阿胶珠10克,淡竹叶10克。
另有凉燥证,乃燥症与风寒并见。
症状: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证。
治法: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
方药:方用杏苏散加紫菀、冬花、百部等以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加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
(二) 内伤咳嗽(多属慢性支气管炎)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天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5克,云苓15克,陈皮12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苍术10克,前胡、厚朴各10克。本方适用于咳而痰多稠厚,胸闷脘痞,苔腻之证。
三子养亲汤中:苏子15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20克,枳壳10克,麻黄6~10克,杏仁10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生姜15克。本方适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气喘)苔浊腻之证。若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怕冷,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10克,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配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益气健脾。病情稳定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
2.外寒内饮证
症状:恶寒无汗,身疼痛,口不渴,咳喘痰白多泡沫,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温里,宣肺化痰。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白药15克,半夏18克,细辛3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紫菀10克,苏子15克。若口干或吐黄痰或烦躁者加生石膏30克,鱼腥草20克。
3.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处方: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甘草、橘红、茯苓、麦冬。
若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30克、全荞麦根15克,冬瓜子30克,苡仁30克;胸满咳逆,痰涌,便秘加葶苈子风化硝;痰热伤津,加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肝火犯肺证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肋胀痛,咳对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加味泻白散含黛蛤散。处
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青陈皮各10克,青黛10克,蛤粉20克(布包煨)。二方结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加减:如肝火盛,加山栀10克,丹皮12克;如痰气甚加苏子、竹茹、枇杷叶;胸闷气逆,加枳壳15克,旋伏花15克,利肺降逆;胸痛加郁金10克,丝瓜络15克;如痰黏难咯,加浮海石、贝母清肺化痰;火郁伤津,口干咽燥,咳嗽日久不减,加沙参、麦冬、天花粉、五味子、诃子等养阴生津敛肺。
5.肺阴亏耗证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沙参15克,麦冬10克,花粉10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桑叶10克,百部15克,白扁豆15克,生甘草6克,川贝母10克,甜杏仁10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
加减:如咳而气促加五味子10克,诃子15克,以敛肺气。潮热加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盗汗加乌梅15克,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收敛止涩。
如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天冬、黄芩,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仙鹤草,藕节清热止血。
6.肺脾两虚型
症状:可见自汗气短,纳差便溏,每遇风寒咳痰或喘发作加重,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益气补脾。
方药:方取六君子加减。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炙甘草6克。生黄芪15克,山药15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紫菀10克。
7.肺肾两虚型
症状:可见咳嗽久作,呼多吸少,动则益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摄纳。
方药:肾气丸加减。处方:附片10克,肉桂6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枣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故脂15克,五味子15克。如喘甚加黑锡丹;若见肺肾阴虚者,可用七味都气丸含参蛤散(人参、蛤蚧)治疗。
结语:
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证候之一,有外感(急性)、内伤(慢性)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 (风、寒、湿、暑、燥、火)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辨证当分外感,内伤。外感新病(急性)属于邪实,治实应祛邪利肺;内伤久病(慢性)多属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外感急性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甾邪(强止咳药),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慢性咳嗽,应防宣散伤正,须从调护正气着眼。总之,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一般说来,咳嗽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在某种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注意。
附:新久验方数则备用
1.疏风止嗽汤:处方:荆芥10克,薄荷6克,苦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陈皮10克,百部、白前、紫菀、前胡各10克,枇杷叶15克。
加减:鼻寒加苍耳子、辛夷花各10克。主治:伤风咳嗽(偏风寒者)。
2.止咳汤治气管炎:咳嗽夜甚,喉痒胸闷,多痰,日久不愈。
处方:荆芥1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大贝母10克,橘红10克,连翘10克,紫菀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芦根24克,痰多加苏子10克,法半夏15克。
3.利肺汤:治咳嗽咯痰不爽,喉痒即咳,早起尤甚,胸闷鼻寒。
处方:沙参10克,马都铃6克,山药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化橘红10克,杏仁10克,大贝母10克,白薇10克,甘草6克,冬花10克。
按:治疗外感,或久咳挟感时,认为咽痒者有风,宜加荆芥、橘红;咽痛者,宜牛蒡子、连翘并用;喘者苏子、前胡并用,甚者加地龙;咳者沙参、马兜铃、山药、牛蒡子并用;鼻涕中挟血者,白薇、桔梗、白茅根并用。以上均属对证之药。
证:以上二方,系北京原中医研究院岳美中老中医验方
附:干咳症辨证论治
干咳是肺疾病常见症状,以咳而无痰或咳少痰为主要表现,本人将现代医学喉源性咳嗽、刺激性咳嗽、急慢性咽炎、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发现咳而无痰或咳而少痰为主症时,均称之为干咳,并分为二大类,以常见七个证型辨治。分述如下。
(一) 外感干咳证
1.风邪扰肺型
症见干咳、恶风、咽痒则咳声阵作,舌象多无变化,脉浮缓。《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曰:“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乃因风邪扰肺,肺失宜降。辨证要点为咽痒则干咳阵作,恶风、脉浮缓,治宜疏风宣肺止咳。方用疏风宣肺止咳汤。药物组成:防风、荆芥、薄荷、蝉蜕、桔梗、苦杏仁、玄参、麦冬、生甘草。加减:夹热而见咽痛,舌红加黄芩、射干、鱼腥草等。
2.风热犯肺型
症见干咳,咳少黏稠难咯,咽痒即咳,口干咽痛,常伴发热,恶风寒、头疼、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病乃因风热之邪犯肺,肺失清肃。辨证要点为干咳,咯痰不爽,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银翘散加减。本症可加桑叶10克,杏仁10克。
处方:金银花、连翔、鱼腥草各15克,防风、射干、桔梗、玄参、甘草各10克,薄荷8克,淡竹叶、蝉蜕各6克。日1剂,水煎服。
3.温燥袭肺型
症见咳而少痰少而黏,难咯带血丝,口唇咽鼻干燥,常见于夏来秋初季节,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或细数,乃固温燥袭肺,耗伤肺津,肺失滋润,辨证要点为干咳,口唇咽鼻干燥,舌红,苔薄黄而干,治宜疏风清热,润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处方:太子参(沙参也可),苦杏仁,甘草,桔梗各10克。炙枇杷叶,火麻仁,阿胶,牛蒡子,麦冬各15克。桑叶,阿胶各12克,薄荷6克,生石膏30克。
加减:温燥损伤肺络,见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白芨,川贝母,百合以凉血止血。
4.凉燥犯肺型
症见咳嗽少痰,咽痒而干,或伴恶寒无汗,舌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紧。常在秋末或冬初季节发病。乃因凉燥袭肺耗伤肺津,肺失濡润。辨证要点为咳而少痰或咳而无痰,咽痒而干,常伴风寒表证。治宜轻宣凉燥,润肺止咳。方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防风、炙麻黄、紫苏叶、法半夏、苦杏仁、桔梗、枳壳各10克,前胡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1枚。水煎服日1剂。
(二) 内伤干咳证
1.肺阴虚型
症见咳而痰少且黏,咳声嘶哑,夜间口干,或兼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阴虚证,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病乃因肺系疾病,病久亏耗,阴津不足,内生虚热,肺失濡养,宣降失职。辨证要点为干咳、舌嫩红,少苔或无苔。治宜养阴润肺止咳。
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处方:生地黄、百合、麦冬各15克,白芍、当归、桔梗、诃子(打)各10克,炙枇杷叶15克,川贝母粉10克,玄参12克,生甘草6克。每天一剂,水煎服。七天1疗程。如属于肺结核患者,可加具有抗痨功效之百部;如见潮热、五心烦热等虚火旺症则加知母、黄柏;合并有气短、气虚症象加太子参或西洋参。
2.肺肾阴虚型
症见咳而无痰或咳而少痰,腰膝酸痛,耳鸣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乃因肺系疾病日久,耗伤肺津,金不生水,肾阴不足;或房劳不节或年老体衰,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所致;辨点要点为反复干咳,腰膝酸痛,舌嫩红,少苔或无苔。治宜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用麦味地黄丸加味。处方:麦冬、熟地黄、山药、百合各15克,五味子、山茱萸、牡丹皮、桔梗、诃子(打)、炙甘草、苦杏仁各10克,川贝母粉(冲服)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
3.木火刑金型
症见咳而少痰,气逆阵作,面红耳赤,胸肋隐痛,急躁易怒,口苦,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此型乃因肝郁日久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阴,肺失濡润,宣降失职。辨证要点为干咳,胸肋痛,与情志变化有关。治宜清肝解郁,润肺止咳。方以一贯煎合大金丸加减。
处方:黄连、当归各10克,百合、麦冬、生地黄各15克,川楝子、沙参、枸杞、白芍、玄胡索各12克,山茱萸10克,川贝母粉(冲服)10克,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
附:1.疏风利咽止咳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5克,荆芥15克,苏叶10克,五味子服法:日1剂,水煎服,7天一疗程。
附:咳嗽变异型哮喘(久咳顽咳、风咳)
【病因病机】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病机复杂。本病有诸多诱因,冷气、油烟、异味、讲话、运动及物理、化学等因素均可引发,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包括风、气、燥、淤四种情况),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云:“《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本病以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为主要病机,但亦有兼燥邪、寒、热、血淤者。兼燥邪者,咳嗽以干咳少痰或无痰为主。兼寒邪者,受冷风刺激诱发,且有较少量白痰。兼热邪者,患者常有黄痰,黏稠不易咯出;若久咳不愈,常兼血淤之象。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隐匿型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哮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本病具有慢性迁延顽固难治及反复发作等特点,治疗不当易发展为典型哮喘。本病在中医学无相应病名,据其证候特点应属咳嗽、久咳、顽咳、风咳、喘证、肺痹等范畴。多年来,本人对咳嗽变异型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病热展开了较深入研究,经多年临床观察,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咳嗽特点为阵咳,突然发作、呛咳、挛急;并表现为咽痒,气道痒或痒即咳而难以抑制,受风、冷气及异味刺激诱发等。表现出中医学风邪之实发特性,如“风善行数变”、“风盛则挛急”及“风邪为患,可致瘙痒”等特点。然本病虽属哮喘,但以咳为主,特点似风为本,有“风咳”之状,故暂名为。风咳”。主张治疗本病以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利咽为主要治法。本法治方可有明显止咳,平喘,化痰,利咽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确切。
【辨证治疗】
基本治法以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利咽,拟定苏黄止嗽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炙麻黄10克,苦杏仁、蝉蜕、僵蚕、五味子、射干、牛蒡子、甘草、桔梗各10克,冬花、紫菀、枇杷叶各15克,紫苏叶10克。本方诸药合用,升降兼施,温润并用,肃降肺气,以复肺之正常宣降,其咳自平。
加减:偏风热者,选加黄芩、鱼腥草、川贝母、桑叶、瓜蒌皮;偏风寒者,选加桂枝、细卒、紫苏子、白芷;阴虚肺燥者,选加沙参、麦冬、火麻仁、梨皮、玄参;咽痒较剧者,选加青果、诃子、地龙、全蝎、白芍、苏子、罂粟壳;久咳病程较长者,可选加活血化淤之品,如丹参、桃仁、赤芍、川芎;病情缓解应继续调补肺肾,以扶正固本,常选加太子参、黄精、百合、枣皮、枸杞子、肉苁蓉,淫羊藿、冬虫夏草等。
1.偏风热型
平素阳热亢盛者易罹感风热之邪,或虽受风寒亦易蕴而化热,侵袭肺脏,肺失宣降而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稠而黄,不易咯出,口干渴,咽痒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宣肺,清肺化痰。证属风热化肺,肺失肃降。
方药:炙麻黄、蝉蜕各9克,杏仁、黄芩、前胡、苏子、苏叶、牛蒡子、地龙、橘红、海螵蛸各10克,枇杷叶、紫菀、冬花、鱼腥草各15克。
2.偏风寒型
平素气虚阳虚者易受凉感寒,汗后当风而致外感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色白,咽痒甚,常伴有鼻寒、喷嚏流清涕,骨节酸痛,恶风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肺气素虚,风寒束肺,肺气失宣。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利咽。
方药:炙麻黄、杏仁、甘草、桔梗、地龙、僵蚕、荆芥、防风、苏叶、牛蒡子、白前、苍耳子、辛夷花各10克,冬花、紫菀、枇杷叶各15克。
3.偏风燥型
风为阳邪,可胜湿伤津化燥,素体阴虚者,或气候干燥,易外感风燥之邪,肺失清润而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咯,或痰带血丝,鼻燥咽干、舌苔薄白,少津,脉浮或浮数。证属素体阴虚,居住环境气候干燥寒冷,使肺失清润,遇风燥犯肺,则肺失宣肃。
治则疏风宣肺,养阴润燥,利咽止咳。
方药:炙麻黄、杏仁各10克,石斛、麦冬、太子参、白茅根、冬花、紫菀、枇杷叶各15克,五味子、百部、木香、厚朴各10克,火麻仁30克。
4.肺肾虚型
肺为五脏之华盖,肾为先天之根本,肾主纳气,肺主呼气,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虚,而肾与肺又为母子之脏,呼吸相应,金水相生。肾虚咳嗽,多由肾阴不足,肾不纳气,水湿上泛所致。证见咳嗽频频难止,咳时遗溺,甚或气急,动则尤甚,懒言,喷嚏,痰多,清稀,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恶寒易感冒,舌淡,脉沉细。
治则疏风宣肺,调补肺肾。
方药:炙麻黄10克,细辛30克,杏仁、紫菀、鱼腥草、酸枣仁、防风各15克,法半夏、熟附块、川芎、百部、苏子、枇杷叶、地龙、五味子、橘红各10克,生姜15克。
按以上各型均以自拟验方,“苏黄止嗽汤”加减运用都有显效。
2019/1/28
2019/1/28
2019/1/23
2019/1/23
2019/1/17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