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流行性腮腺炎百科

流行性腮腺炎

百科

概述

流生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行性腿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5~9岁,小儿为多见成人偶多,二岁以下幼儿极少发生。临床表现以发病多骤,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患本病后,经过适当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并且大都有终身免疫性,再感染者不多见。

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叙述,名为“大头瘟”,“痄腮”、“蛤蟆瘟”、“搭腮肿”等。如清代《疡医大全》载:“时毒痄腮,每年仲春少阳时令,必多此证。”《疡科心得集》对本病的描述尤为详尽“因一时风温偶袭少阳,脉络少和生于耳下,或发于左或发于右,或左右齐发初起形如鸡卵,色如濡肿状若有脓,按不指引,但酸不痛,微发寒热重者憎寒壮热,口干舌腻,此证永不成脉,过一时自然消退。”根据中医的临床特点,属于温病学中“温毒”范围。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为腮腺炎病毒。病毒主要借唾液飞沫传播,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在浅层组织中,大量繁殖后进入血流,再由血流局限于腮腺中充满浆液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其他腺体如睾丸,卵巢等也有被侵犯的可能。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及脑膜等重要器官亦可同时受累。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感受风温时毒侵犯少阳胆经所致。腮腺位于少阳胆经循行所过之处,热毒蕴结少阳经脉,气血壅滞不散,故表现为两耳下腿部漫肿,坚硬作痛。因邪从口鼻而入初起肺胃亦受影响,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失和症状及咽喉红肿等胃热上冲见症。由于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足厥阴之脉下绕阴器,若热毒由少阳涉及厥阴,循经下窜则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多见于成人或年龄较大的患儿。如热毒化火,犯胃侵脑,内陷心营,则并发脑膜脑炎,可见高热,恶心呕吐,嗜睡,项强,甚至出现昏迷或痉厥等症,多见于儿童患者。



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体征:常无前驱症状,首先发生腮腺肿大,疼痛,张口牵扯咀嚼食物时疼痛加剧。肿大的腮腺以下耳垂为中心,可波及面颊、颌下,致使下额骨后沟消失,表面不红,局部微热,边界不清坚韧压痛。腊腺口红肿。大多为两侧性,部分患儿伴发热头痛呕吐,乏力,食欲不振,咽炎等。腿腺肿大,在2〜3天内达高峰,经过4〜5天能逐渐消退。

(2)流行病史与接触史: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实验室检查:取病唾液咽嗽液,尿液,脑脊液分离病毒或作双份血清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可明确病源诊断。急性期患儿血清和尿淀粉酶含量常明显增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增多。

(4)并发症:腮腺炎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病毒血症,可出现以下并发症:脑膜脑炎比较常见一般在腮腺肿胀后一周内出现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经适当治疗10天内痊愈。急性胰腺炎,大多在腮腺肿后3~4天至一周发生,轻型病例居多,症状多在一周内消失;睾丸炎或卵巢炎多见于青春期以后患者,前者一般在腮腺肿后一周内出现多为一侧间或累及另一侧,症状持续3~4天后逐渐消退,后者比较少见;其他如心肌炎,肝炎、肾炎,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属罕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首先应该辨表里轻重。若兼发热恶寒,咽红台薄,脉浮数,为病在卫表一般病情较轻;兼壮热烦躁,头痛呕吐,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热毒蕴里,一般病情较重。

(二)治疗原则

本病常证(轻症)均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亦可局部外敷,内外兼治。若出现温毒内陷心肝之证,应急以清热解毒,开窍熄风;若为温毒引睾窜腹,治当清肝和胃,活络止痛。

(三)分型治疗

1.常证

(1)轻证

症状: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肿痛,阻嚼不便,或伴轻度发热恶寒,或咽红肿痛,舌红笞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银翘散加减。

处方:银花9~15克,连翘6~9克,板蓝根9~15克,蒲公英15~20克,牛蒡子6~9克,荆芥6~9克,薄荷6克,黄芩6~9克,夏枯草9~15克。

加减:局部肿甚者可用如意金黄散或清黛散外敷。

(2)重证

症状:腮部漫肿,胀痛拒按,咀嚼困难,壮热、口渴、烦躁、头痛、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营解毒,消肿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处方:黄芩9~12克、黄连3~6克、板蓝根15~20克、牛養子6~9克、连翘6~9克、薄荷3~6克、僵蚕6~9克、桔梗6~9克、甘草6~9克、马勃6~9克、玄参9~12克、陈皮6~9克、柴胡6~9克、升麻3~~6克、蒲公英15~20克、夏枯草15克。

加减:腿部肿硬不散者加大贝母9~12克,山慈菇6~9克,并配合局部外敷,热盛便秘加大黄3~6克,玄明粉6~9克。

2.变证

(1)温毒内陷心肝型

症状:壮热不退,头痛,嗜睡,项强,呕吐,甚至昏迷,抽搐,舌绛、苔黄燥、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处方:羚羊角0.15~0.3克,钩藤9~15克、地龙6~9克、僵蚕6~9克、野菊花9~15克、蒲公英9~15克、板蓝根9~15克、生甘草6~12克、黄连3~6克、竹菇9克、黄芩9克、葛根20克、赤芍9〜15克。

加减:昏迷抽搐者,急加紫雪丹或局方至宝丹。按语:本型主要见于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病情较轻者,用上述中医药疗法可完全治愈。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综合治疗,切勿执一而终。

(2)温毒窜腹入睾型

症状:睾丸一侧或双侧肿胀疼痛,伴发热恶寒,或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小便短涩,或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红脉数或弦。治法:清泻肝火,活络止痛。

方药:龙胆湾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6~9克、栀子6~9克、黄芩6~9克、泽泻9克、木通6克、赤芍9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柴胡6克、荔枝核15克、当归10克、枳实10克、橘核15克。

加减: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者,减木通、川楝子、荔枝核、加黄连3克、半夏15克、竹茹10

克、青陈皮各6~9克;便秘者加生大黄3~6克;夹食滞者加焦三仙各15克。

按语:本型属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卵巢炎或胰腺炎,中医药疗效较好。前两者常治以清肝活络止痛之法,后者多采用清肝和胃之药。

(3)病后淤热留着型

症状:可见两腮硬肿日久不散,压之疼痛,舌质暗有淤点,脉细涩。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桃仁12克、红花6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橘核15克、海藻18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15克、枳实10克、夏枯草15克、僵蚕10克、黄芪15克。

附:单方、验方。

(1)板蓝根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2~4天。

(2)蛇蜕一条(焙焦研末)鸡蛋二只和拌同炒服。一天一次,连服1~3天。

(3)蒲公英30克,忍冬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2~3天。

(4)痄腮汤(验方)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赤芍10克、僵蚕10克、牛蒡子15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5克、陈皮12克。日1剂,水煎服,二剂可愈。

主治:腮腺炎,轻、重型初起者,服之有显效。

(5)消腮汤

处方:板蓝根3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生甘草10克,牛蒡子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薄荷10克、僵蚕15克、天花粉15克、蒲公英30克。日1剂,水煎服,一般三剂可愈。

主治:腮腺炎轻、重型初起者,用之有捷效。

外治法:

(1)青黛散:青黛60克、滑石120克、黄柏60克。共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匀成糊状敷患处。

(2)大黄、青黛、栀子各20克。共研细末,用醋或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3~4次。

(3)鲜仙人掌100克、去刺切片,捣碎如泥。敷患处,外用薄膜上盖纱布,干后再换,日三次,连用三天可消肿止痛。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