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小儿惊风百科

小儿惊风

百科

概述

急惊,又称“急惊风”或名“惊厥”欲名“抽风”。惊风始载于宋《太平圣惠方》、《小儿药证·直决》分急惊风、慢惊二证。急惊多属阳热实证,慢惊多属虚证,或虚实兼见,并有急惊转为慢惊之说。

急惊症状有:抽、搦、掣、颜、反、引、窜、视,称之为“惊风入候”。搐:即肘臂伸缩;搦:即十指开合;掣:即肩头相扑;颤:即手足动摇;反:即向后仰;引:即手若开弓;窜:即两目上翻;视:即直视目不转晴。这是前人对惊风症的概括。



病因病机

急惊的发生,常见有的高热抽风,易发惊风,原因有四:①小儿时期,多因神气怯弱,因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郁极化火,火盛动风而作急惊。②由于素体气阴不足,感受暑热湿毒,邪传心包,引动肝风,而现惊风。③多为婴幼儿误食污染毒邪之食物,高烧神昏,引动肝风而发。④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暴受惊恐,气血阴阳紊乱,惊风由生。



辨证论治

1.外感型

症状:高热无汗,惊厥抽搐,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不安,抽时神志不清,抽止神志正常,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镇惊熄风。

方药:清热镇惊汤合牛黄千金散。

处方:柴胡、薄荷、麦冬、山栀子、龙胆草、黄连、茯神、钩藤、甘草、木通。

千金散:处方:全虫、僵蚕、蜈蚣、天麻、天南星、黄连、甘草、

牛黄、冰片、朱砂。

2.暑热型

症状:高烧不退,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烦躁口渴,呕吐项强,舌红绛、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营泻热,开窍熄风。

处方:清营汤加丹皮,钩藤、羚羊角,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

3.食厥型

症状:高热神昏,面青惊厥,反复抽搐,纳呆呕吐,腹胀作痛,便闭或便下酸臭或带膝血,舌红苔黄腻,脉滑大而数。治法:消食导滞,佐以镇惊。

方药:方用保和丸合玉枢丹,也可用白头翁汤合三宝开窍定惊。

4.惊恐型

症状:乍闻异声或不慎跌仆,出现一时性惊厥,不发热或低热,面青手足不温,时时惊惕,睡眠不安,或昏睡不醒,醒时惊啼,手足抽搐,舌苔薄白,指纹青,脉细数。

治法:安神镇惊。

方药:方用:镇惊熄风汤(钩藤15克、天竺黄6克、连翘心、天麻、全蝎各6克、茯苓10克、石菖蒲6克、蝉衣10克、羌活3克、甘草3克、羚羊骨粉0.6克(冲服),或用琥拍抱龙丸每次1丸,连服3次。)

结语:

惊风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证,临床上应与惊风相似的某些证候鉴别。例如癎证:发作突然昏倒,抽搐时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抽后神苏,如常人,每日数发或数日一发。脐风:多发于新生儿,一般在三朝之内,七日之外即不属此证。客忤:发作多不发热,眼不上窜,脉不弦急。虫证:蛔扰攻痛,虽见两目直视,口噤不言,手足不温,但多不发热,不抽搐,以腹痛为主。天钩:主要表现为两目翻腾,目仰视。内钩:以内脏抽掣,腹痛多啼为特征。天钩为热属阳,内钩为寒属阴。《幼幼近编》指出:天钩为心肺积热,内钩属脾胃虚寒。天钩和内钩为惊风的两种特殊证型。均属惊风范畴。如反复抽风,神志不清,应注意是否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如各种脑膜炎、脑炎等应区别诊断治疗。因急惊风多由高热引起抽风,热退后抽风即止,神志清楚。

惊风预兆:惊风虽然以惊厥抽搐为主证,但在临床上尚有许多征象,也属于动风或抽风的先兆。《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中云:“凡欲将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症”,常见的如“弄舌、吐舌、舌斜、舌卷、囊缩、口撮、口噤、口斜,不能吃乳,咬牙齘齿,牙关紧急,摇头,颈项强直,鼻孔煽动,昏睡露睛,眼神惊恐,惕动不安,哭叫无泪,发上逆,面青,指纹青,山根青、太阳穴青筋暴露,大便绿色。其它如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等均为风象,此等症候,不必全见,但见一、二即是风证。

二、慢惊

【概述】

慢惊又称“慢惊风”是以抽搐无力,抽动缓慢或小抽动为特征。来势缓慢,多数不发热,又称无热抽风,其特点为间歇性不定时抽风,抽时不像急惊那样剧烈发作症状一般多较轻微,面色多萎黄而白,形体多消痩,容易出汗,舌苔脉象无明显变化,常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此症多见于“脑发育不全久病大病之后。”

【病因病机】

本证是区别于阳热实证的急惊风而言。慢惊风之名,始创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医家亦有论述,本症多发于大吐大泻或热病之后,因津液受伤,脾胃虚损,土虚木旺,肝失所养,虚风内动而致。若久吐久泻,脾胃大伤,中土虚弱,进而导致脾肾阳衰,成为危重之慢脾风症。本症病变主要在脾肾肝三脏。

【辨证论治】

1.脾胃阳虚型

症状:时作抽搐或目睛上视嗜睡露睛,或昏睡不醒,面色萎黄,四肢不温,大便溏淡,舌淡苔白,脉象沉弱。(本症多因大吐大泻,或峻药攻发大过,或过用寒凉,伤及脾阳;或禀赋不足,脾胃素虚,营养失调致使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发为此症。相当于西医的低钙惊厥,结脑及电解质素乱患儿。)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缓肝。

方药:缓肝理脾汤《金方》。

处方:桂枝,人参、茯苓、白芍、白术、陈皮、山药、扁豆、炙甘草。

加减:寒证明显加干姜;抽搐时发频繁,加天麻钩藤、全蝎。

2.肝肾阴虚型(气阴两亏)

症状:除手足颤动,抽搐无力外,兼有手足心热,唇干舌燥,肢体拘挛或强直,面色白,时见潮红,易汗出,虚烦疲惫,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本症多因急惊不愈转为慢惊或热病之后,阴液耗伤,阴虚血少,阴伤则血不荣筋,液少则脉络滞涩;肾阳不足则水不通木,肝血亏虚则筋脉拘急,虚风内动而作慢惊。本型相当于脑炎之恢复期多见此症。)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处方:白芍、甘草、生地、麦冬、五味子、火麻仁、生龙牡、黄芪党参、山药、钩藤、地龙、蜈蚣、全蝎、僵蚕、阿胶、鸡子黄(2枚冲服)。

3.脾肾阳虚型

症状:摇动瘈瘀,手足蠕动,精神萎弱,昏睡不醒,面色晦黄,囟陷冷汗,四肢厥冷,大便清稀,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微弱。(本症又称“慢脾风”。由于大病之后,或长期吐泻,脾胃受伤,阳气受损,脾阳虚进而损及肾阳,以致肾阳衰竭。本型相当于脑炎及结脑之晚期。)治法:温补脾肾,益气防脱。

方药:方用固真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附子、肉桂、山药、生龙牡。

也可用“逐寒荡惊汤”《福幼新编》胡椒,炮姜、肉桂、丁香、灶心土。再用六君子汤加全蝎、白附子、南星片、蜈松、钩藤。

附方(张锡纯方)

逐寒荡惊汤:用胡椒、炮姜、肉桂各3克、丁香10粒。以灶心土100克煮汤澄清后煎药汁100毫升,频频灌之,继服加味理中地黄汤,定获奇效。

加味理中地黄汤:处方:熟地15克、焦白术10克、当归、党参、黄民、故脂、枣仁、枸杞各10克、炮姜6克、枣皮10克、炙甘草、肉桂各3克、生姜10克、红枣3枚、胡桃仁2个、上药仍用灶心土100克煮汤澄清煎药,再加附子3克同煎。频频灌服,两小时服3汤匙。(按语:张锡纯用上二方治慢惊症皆获显效。《衷中参西录载验案甚多。》)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