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石荠苧(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石荠苧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苧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的全草。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中药名称石荠苧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MOSLAE SCABR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唇形科

  •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苧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的干燥全草。(《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长20-60cm。有须根,茎呈四棱形,多分枝,被向下的柔毛,茎叶常带紫色。叶对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4cm,宽0.8~2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锯齿,两面均有黄色腺点,叶多皱缩,轮伞花序集生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顶生于枝梢;苞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有长柔毛。花小,多已皱缩。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具网状突起的皱纹。气微香,味淡。(《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凉。归肺、脾、大肠经。(《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药材功效

消暑热,祛风湿,消肿解毒。(《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暑热痧症,衄血,血痢,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痈疽疮肿,风疹,热痱。(《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或捣敷。(《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用药禁忌

《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受暑发高烧:石荠苎、苦蒿、水灯心。煎水加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感冒,中暑:石荠苎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疹,感冒:石荠苎全草三至五钱,白菊花三至五朵。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冬瓜痈,附骨疽:鬼香油加甘草一钱,入酱板盐花,捣罨有效。(汪连仕《采药书》)
⑤治痈疽(在未成脓阶段):石荠苎叶,加红糖半两。共捣烂,遍贴患处,日换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湿疹瘙痒、脚癣:石荠苎全草一握。煎汤浴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痱子:鲜石荠苎二斤,煎汤外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热痱:石荠苧鲜叶搓揉,搽擦。(《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
⑨治疟疾:紫花草捻烂塞鼻孔,并煎汤于疟发前洗脸。(《江苏药材志》)
⑩治蜈蚣咬伤:石荠苧鲜叶擦患处。或烧存性研末加麻油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2.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取叶擦之。
3.《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4.《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5.《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6.《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7.《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8.《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原标题:石荠苧
词条标签:石荠苎石荠苧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