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五千年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约公元前204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年 — 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 — 581年)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 — 960年)

两宋时期(公元960年 — 1279年)

辽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 — 1368年)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 — 1644年)

清初中叶时期(公元1644年 — 1840年)

近代时期(公元1840年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49年 —)

中药起源与传承 远古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时期 近代时期 民国时期

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发展经历了远古时期、春秋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七个历史阶段,走过了一条从萌芽探索到成果进成的不平凡道路,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中医药文化巨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经典,不但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文明提供了科学保障,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源头一样历史久远。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聚居在这里,用艰苦的劳动,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包括医药卫生的知识与经验的灿烂的远古文化,编辑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

夏商西周时期是原始医学的时代,在卜笙史料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对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及其症状的描述比较直现具体,对病因、诊疗的经验有较多的积累,植物、动物、矿物及酒的药用、针灸、推拿、导引、汤液、外治的广泛应用,医学与哲学的交融,阴阳五行、整体观念、预防思想被引进医学 ...

春秋战国是中国整个学术界呈现百家竞争荣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中医药也在此时奠基成学,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逐渐趋于相当高度的专业化,药物方剂学已见雏形。《皇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问世,是中国医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迄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药学理论研讨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典籍 ...

秦汉史中医药理论体条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医学家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并运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促使医学与哲学的高度一体化,造就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末杂病论》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国、八法等辨证论的基本理论。开各科临床医学辩证论恰之先河,以伤寒、杂病和外科、妇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财局动荡多变,学术上各学派学说相斥相容,交错互动,医学自为地按医疗需求和技术特长别类分科。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手术和麻醉、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成就卓著。医药典籍的注释整理,官办医学教育的出现,中外医药的进一步交流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检验。须着重提出的是,该时代在传承发展基础上,涌现了若干有关医学分科内容的专著 ...

隋唐两代是中医学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恢弘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综合性的大型方书如《诗病源侯论》《千金方》《外白璁要》等称重医林。医事创度、医学教育、临床各科的分工设置及其发展日趋完善。藏医学《四部医典》的究成,是藏医学术发展的奠基之作。中国与周边诸国的医药交流诸写出新的篇章。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朝廷重视医药并组织人员编繤整组方书和本草书,书局对宋以前医籍进行校正,铸造针灸铜人,援修《铜人输穴针灸图经》并刻石,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保寿粹和馆、慈幼局。漏泽园等慈善机构。医事制度及其律令等多有创举。随着医学各科学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应用,医籍的种类超量大增,且不断印行传播 ...

辽、夏、金、元是与两宋并立的历史时期,是又一次民族医学交流和文化大融合,经验积累更为丰富,这一阶段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时期,为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的 金元四家 先被于世,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少数民族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

明代是中医药的继兴发展期,医学发展出现了革新趋势,名医颦处,名著富瞻,学派林立,始称太医院并合13科,杨继渊的《针灸大成》、吴又可的《症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皆为传世名著,探索传疫病病因、创造人症接种术预防天花等研究进入新的展次,伤末学派的中共,温补学派崛起。中外医药交流的范围已达亚、欧、非国等多国家与地区,中学输出、西学东渐,互惠受益 ...

清代时总过传统医药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历史时期。医学普及、经典注疏的发展,以及叶天士等医学家开先河的温热病学派,是对外戚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次新突破。此期的伤寒与温病之争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理路的不同见解。各科一株层出不穷,医学通俗读物遍及广泛。《医宗金鉴》是一部规范当世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综合医书。《医林改错》反映了医学家重视解剖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

近代史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而洋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医学并存局面。传统医学受到挑战,中医学陷入存废之争,中医界为维护中医药而抗争,探索出一条中西汇通和革新之路。中医教育开始兴办,中医书籍杂志,中医药学术团体相继创立,中医有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中央国医馆 ...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时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使传统医学得到长足发展。中药应用得以扩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得以促进,不断走出国门,中医药疗保健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明确写入宪法保护。中医药列入【非遗:名录。【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被法律和政策赋予合法地位 ...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疗法独特,蕴藏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发展进程,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历代医家继承前人知识,阐发其理论,使原有基础得到充实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不断补充、创新,而形成现今的局面。总括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以典籍注释为主导;利用前人奠定的基础为依据,将内容不断注释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认识这些发展进程,可深入体会中医的贡献。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 /近代时期 /新中国时期
中国中医五千年发展大事年表

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04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年 — 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公元220年 — 581年)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 — 960年)

两宋时期(公元960年 — 1279年)

辽夏金元(公元916年 — 1368年)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 — 1644年)

清初中叶(公元1644年 — 1840年)

近代时期(公元1840年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 —)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1839年6月 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 ...
唐容川 折衷归于一是 唐容川所处的时代,西医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唐容川为了保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抵制否定中医的逆流挺身而出,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试图寻找中西医学术之间汇通的途径。
孟河学派 19世纪以后,孟河医派发展到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费、马、巢、丁四大家族,其医术虽然主要以世袭祖传为主,但是他们同时也可贵地做到了以弘扬医术为宗旨,不分门户,收徒受 ...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15,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
1872 年 东华医院 创立于1872 年的香港东华医院(后为东华三院)是近代最早的中医医院,在探索中医 医院形制和促进香港中医学术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 早期以中医中药疗法 ...
1884年 唐宗海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中医汇通医书五种》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1885年 金韵梅 中国女子留学第一人金韵梅 金韵梅作为我国最早的留美女大学生,回国后积极传播西方近代医学知识,创办北洋女医学堂,悉心培养医护人才,无疑对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起过一些促进作用。在近代转型期间, ...
1893 清政府 天津医学馆 中国政府最早自办的西医学堂。亦称“天津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光绪十九年(1893)由清政府接办天津医学馆(1881 年伦敦传教会 Maehenrie 医生所办 ...
1896年 利济学堂报 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学堂于1896年创办学报《利济医学堂报》,是师生倡议变法维新,开展医学 ...
1900年 富马利 夏葛医学院 夏葛医科学院创办于1900年,原名为广东女子医学。
1900年 中国近代第一次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1900年:中国近代第一次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1903年创办 震旦大学医学院 震旦大学始于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1902年末,蔡元培等请马相伯建学院,马相伯捐三千亩地产予以资助,并请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协助。
1905年 张竹君与李平书 中国近代第一所中西合璧的女子医科学校 1905年,张竹君与李平书合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这是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医科学校。
1909年 中华护士学会 第一个中国女看护钟茂丰毕业于伦敦葛氏医院。中华护士会成立,为我国第一个护士组织。
1909-1924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综合性医书。在辨证论治选药立方上,结合中西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理论见解独到。
1911年至1912年初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2年 医药救亡请愿团 辛亥革命后,再次重新制定政策,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是师徒传习 ...
1912后到1928年 北洋政府鼓吹废止中医 北洋政府鼓吹废止中医,遭到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各地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进行斗争。
1914年 包识生等 神州医学总会 1914年,包识生与中医界余伯陶等同行在沪成立神州医学总会,创办神州医药专门学校,自任教务长,主讲《伤寒论》等课程,编有《伤寒病讲义》、《诊断学》等教材。
1914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于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
1915年 中华医学会成立 中华医学会成立。
1915年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
1915年 谢观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筹建于1915年,经两年筹备于1917年正式开学。谢观首任校长。1931年,该校改名“上海中医学院”,由丁甘仁次子丁仲英任董事长。1937年,丁 ...
1916年到1930 中华卫生教育会 中华卫生教育会是近代中国成立的最早以“卫生教育”命名的民间学术团体,它在中国近代卫生教育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1918年 同德医学院 1918年上海同德医学校成立。
1919年 北京中央防疫处成立 中央防疫处是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于1919年3月在北京设立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家由国家管理的专门从事生物制品科学研究和生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永久性卫生防疫机构 ...
1920年2月21日-28日 中国解剖及人类学会成立 中国解剖及人类学会成立。
1921年 谢观 《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医工具书。由医家谢观编纂,成书于1921年。近代
1922年 恽铁樵 《群经见智录》 批驳余云岫攻击《内经》之谬说而作。本书对《内经》理论大胆提出了新见解,对学者有颇多启发。
1924年 恽铁樵 《伤寒论研究》 《伤寒论研究》在中西汇通的观点上,注释、补正、阐发《伤寒论》原文。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通过的纲领中第七项明确规定: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保护女工、童工。
1925年 民国政府 民国政府禁止把中医课程列入医学教育规程 当局禁止把中医课程列入医学教育规程。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杭州医学院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创办。
1926年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伍连德肺鼠疫论文发表。
1927年 近代一系列医学院成立 广州第一中山大学医学院成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在上诲成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成立。哈尔滨医学校奠基。
1927年 曹炳章 《增订伪药条辨》 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辨》。
1928年 1928年设立卫生部,建立中央医院 毛主席在《井岗山斗争》一文中强调:“用中西两法治疗”疾病。设立卫生部,建立中央医院,扩充中央防疫处与教育部合组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布药典等,两年后,又撤销卫生部, ...
1929年 公布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组织法 1929年公布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组织法,同时公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药师暂行条例及医院、药商,麻醉品等管理规则等。上海中法大学及济南齐鲁大学医学校、药学校开 ...
1929年 废止中医案 “废止中医案”是指在1929年(民国18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
1929年2月 国民政府卫生部 反对“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 中西医学毕竟属于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局面 ...
1930年1月 中央国医馆 1930年1月,裘吉生、蒋文芳等人提议设立全国性中医药学术机构中央国医馆。1930年得到通过。
1930年 张锡纯 立达中医馆 张锡纯1930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
1931年 中央国医馆成立 「中央国医馆」成立,致力推动中医科学化思潮。
1931年 承淡安 《中国针灸治疗学》 《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专著,为承淡安著,初版于1931年。该书是作者“爰将收集各书,参以心得,益以最新生理,互为考证,删繁节要”而成(《中国针灸治疗学叙言》) ...
1933年 吴炳耀 《针灸纂要》 《针灸纂要》介绍针灸取穴法,附有歌谣、解剖图谱、经穴彩图等。
1933年 卫生运动纲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卫生运动纲要”。
1934年 国家麻醉药品管理处建立 国家麻醉药品管理处建立。
1935年 东南大学医学院 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
1935年 谢观 《中国医学源流论》 谢观著《中国医学源流论》。
1935年 《中国药学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药学大辞典》 《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收载药学学科词汇量最大的工具书。
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 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当中仍充满歧视中医的内容。
1936年 曹炳章 《中国医学大成》 《中国医学大成》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着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
1937年 蔡陆仙 《中国医药汇海》 蔡陆仙等编《中国医药汇海》
1941年 中国医科大学 毛主席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题词“软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20世纪上半叶 经社八才子 正20世纪上半叶中医领军人物程门雪、章次公、盛心如、严苍山、张赞臣、秦伯来、陈存仁、余鸿孙并称经社八才子。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中西医结合方式」的卫生行政方针。

古迹寻踪:中医在人类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就一直相伴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医疗保健活动是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依靠古代的传说和现代的考古发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医学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已经发源。中医学是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型,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产生了近万种医药书籍,建立了一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 /明朝时期 /清初中叶 /近代时期 /新中国时期
<67891011>共11页160条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