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文化事迹:《医方集解》

中国汉医方书类著作。本书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 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该书内容丰富,释义说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


在汪氏诸多著作中,《医方集解》是《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学研究的升华与发挥演绎。更辅以《汤头歌诀》一书,对后世医学的普及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汪氏的《医方集解》摒除糟粕,以《内经》理论学说为指导,以仲景学说为基础,裒合数十医家硕论名言,对所采集方剂予以诠释,集理法方药四字,通贯全书。如大青龙汤,首列主症,然后讨论病机,先引成无己之说“伤寒见风脉也。”汪氏认为“成注非也,此汤必脉浮紧浮数,烦躁无汗,方可服之。”


汪氏原本一介儒生,但凭着其对医药的爱好,悉心研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由于该书颇具实用价值,因此刊行后受广大医者的欢迎。费伯雄在《医方论》中介绍:“当时之医,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公元1761年吴仪洛以《医方考》和《医方集解》为蓝本,综合两书,撰《成方切用》。公元1865年费伯雄鉴于《医方集解》的广为流行,选取《医方集解》355方,对各方逐一分析评论,撰《医方论》。1904年南京名医张秉成禀承汪氏思路,仿《医方集解》体裁,撰著《成方便读》。


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医经历

汪昂(1615-1695年),字仞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宁西门人氏。汪昂自幼苦读经书,“经史百家,靡不殚究”,是县里的秀才。明朝末年,汪昂寄籍浙江丽水,期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欲走仕途,但每每名落孙山。


明朝灭亡后,随着汪昂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看清科举考场的腐败,开始厌恶科举制度,又由于明亡而有感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于是,在清朝顺治初年,毅然弃儒学医,笃志方书,并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著书立说,从而著有大量医学科学普及书籍,盛行于世,成为一代新安医学名家。


汪昂弃儒攻医,时年三十有余,其抛弃仕途,改而学艺,认为“诸艺之中,医为尤重”,于是乎独专医学。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身居避远山区,全靠自身勤奋,博览群书,刻苦钻研,而终成一代名医。汪昂不仅擅长临证,研究医学理论,而且十分重视医药的相互作用,于是常曰“用药如用兵”。认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虽为完善、周明,然而过于浩繁,于是乎汪昂“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成小帙”,取名为《本草备要》(四卷)1694年成书。《本草备要》后经清代初年三大名医之一太医院判吴谦审定,在国内外广为刊行,总数有70余种版本之多,1729年(日本享保14年)植村藤治郎将读书在日本刊行。

在长年的行医过程中,汪昂发现“古今方(医)书,至为繁夥”,但为医方注释之书却很少,自陈无择首创张仲景《伤寒论》注释后,“历年数日,竞未有继踵而释方书者”。给初涉医门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医方难以掌握。于是,汪昂便广搜博采,网罗群书,精穷奥蕴,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十八岁时写成《医方集解》。《医方集解》全书六卷,分二十一门,共收入正方三百七十多方,附方四百九十多方。此书博采古书,既吸收了陈无择、吴昆等书之优点,又结合了自己长期的行医实践,先解释受病之由,次说明用药之意,分别宜忌,唯求义明。

著书论作

汪昂不仅擅长临证,专心研究医学理论,而且十分重视医药的相互作用,其常曰“用药如用兵”。认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虽为完善、周明,然而过于浩繁,于是乎汪昂“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成小帙”,取名为《本草备要》。

《本草备要》(四卷)1683年成书,后经清代初年三大名医之一太医院判吴谦审定,1694年在国内广为刊行,总数有70余种版本之多。1729年(日本享保14年)流传日本,植村藤治郎将《本草备要》刊印并在日本发行。之后,《本草备要》翻印次数至少超过200余次之多,在当代临床类实用本草中影响最为深广。该书选药精当,重点药效突出,使用方法翔实,读之令人兴趣盎然,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立法处方的好医书。书中记载了汪昂个人的独特见解多达120余处,例如用三文钱的中药车前子一味治愈宋代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忠)的暴泻等医案案例,并在中医书籍中较先提出了人脑的功用,故而深受医界喜爱,成为中医药人员必备的学习书籍之一。

上一篇:《医贯》下一篇:中国渔阳天花流行

最新图片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