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蜈蚣(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为主产地。

  • 中药名称蜈蚣

  • 中药学名(拉丁名)SCOLOPENDRA

  • 别 名蝍蛆、吴公、天龙

  • 所属功效类 平肝息风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湖北的随州、襄阳、荆门、宜城

来源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湖北的随州、襄阳、荆门、宜城、谷城、南漳、光化、当阳、远安、应山、京山、钟祥、老河口、枣阳、安陆、郧县、松滋、枝江、枝城;浙江的岱山、普陀、嵊泗、定海、桐乡、海宁;江苏的江浦、宜兴;安徽的滁县、来安、全椒、定远、嘉山、六安、巢湖;河南的新县、光山、罗山等县、市为主产地。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5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孕妇禁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2.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3.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4.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5.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6.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7.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8.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9.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
10.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11.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12.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13.治聤耳出脓:娱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4.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15.治痔疮疼痛:㈠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指方》)㈡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16.治风癣: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6):37,1961)
17.治蛇咬: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18.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中药炮制

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中国药典2015》)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中华本草》)

毒性

毒性:小鼠口服给24hLD50为9.90g/kg(9.63-10.18g/kg);小鼠腹腔注射24hLD50为6.66g/kg(6.48-6.84g/kg)。用18-20g小鼠共60只,剂量为1g/kg,观察lwk,无死亡。

亚急性毒性:50-55gWistar大鼠,每日1次ig给药的最大剂量为2g/kg,连续15d,分别死亡动物,检查血象、NPN,脏器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蜈蚣毒液ip小鼠的LD50为22.5mg/kg。大剂量时小鼠表现为极不稳定、抽搐,然后在几分钟之内死亡。小剂量时表现为站立不稳呼吸急速和衰竭,惊厥等,可能逐渐恢复或死亡。(《中华本草》)

道地性

淮药、 浙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2.《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3.《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4.《日华子本草》:治颓癣。蛇毒。
5.《纲目》:治小儿惊厥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便毒,痔漏,蛇伤。
6.《本草述》:治疠风。
7.《玉揪药解》:拔脓消肿。

传说渊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定海五雷山上有一只羽毛发光的金鸡,每天一早比太阳公公起得还早,精神抖擞地站立在高高的山顶上报晓,叫醒山下生活在太阳谷里的老百姓起床,荷锄赶牛,岀门耕种田地。村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太阳谷里一派太平和谐景象。
       但不久,这里的平静被一条千年修炼的百脚蜈蚣精打破了。这条来自海边的红头蜈蚣精,长着黑红色背部、淡红色腹部和淡橘红色的百足,体型有十几丈长,一副凶神恶煞的凶狠相。它看上了太阳谷的风水宝地,于是盘踞在山下大溪坑里,经常出来伤害旁边村里的过往行人和捕食牲畜,村民无不怨声载道。雷公为伏百脚之天龙,竭尽全力打了5个响亮的惊雷,震出了5个深深的雷坑,但狡黠的蜈蚣精早就躲进凤鸣桥下的深潭里,避过了震雷。待年老的雷公累坏了,蜈蚣精待机又出来作恶害人。
       金鸡和蜈蚣属性相克,只有金鸡才能对付蜈蚣。无奈的雷公只好找蜈蚣的克星金鸡商量,帮助老百姓除恶扬善。侠义心肠的金鸡果然应允除害,金鸡衔来鱼腥草、蒲公英等药草,为被红头蜈蚣精咬伤中毒的山下村民解毒。金鸡还来到凤鸣桥边,提起神气冲着深潭啼叫,震撼得潭水飞溅四扬,潜伏在水底下的蜈蚣精也被天敌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击穿耳膜,吓得匆忙落荒而逃。
       金鸡追风逐电地一口咬住蜈蚣精,蜈蚣精也不肯示弱用百足拼命抵抗,并向金鸡连连吐出毒素。脚爪负伤的金鸡流着血一路追逐着折断毒牙的蜈蚣精,直追到了黄杨尖山脚下,刚一歇脚换口气,那蜈蚣精已经拼着性命逃到了朱家尖海边,伏在海口那里直喘气。
       后来那儿就成了蜈蚣峙,老天爷罚蜈蚣精毎天从早到晚面向普陀山拜观音,以消自己作下的罪孽。金鸡歇息之地也就成了金鸡山,每天霞光中可听见有一只金鸡在高声啼叫,连太阳谷也听得到是那只为民众除害的金鸡在报晓。

原标题:蜈蚣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