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莪术(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Wenyujin'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蓬莪术(莪术)主产于四川温江及乐山地区;广西莪术(桂莪术)主产于广西的上思、贵县、横县、大新、邕宁等地;温郁金(温莪术)主产于浙江瑞安。

  • 中药名称莪术

  • 中药学名(拉丁名)CURCUMAE RHIZOMA

  • 别 名蓬莪荗、蒁药、蓬莪术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姜科

  • 分布区域蓬莪术(莪术)主产于四川温江及乐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Wenyujin'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蓬莪术(莪术)主产于四川温江及乐山地区;广西莪术(桂莪术)主产于广西的上思、贵县、横县、大新、邕宁等地;温郁金(温莪术)主产于浙江瑞安。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突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广西莪术:环节稍突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温莪术: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香或微香。(《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6-9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孕妇禁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有时已除去。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排列较密。薄壁细胞充满糊化的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中有含金黄色油状物的细胞散在。
粉末黄色或棕黄色。油细胞多破碎,完整者直径62-110μm,内含黄色油状分泌物。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孔沟明显,直径15-35μm。淀粉粒大多糊化。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置具塞离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10m1,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吉马酮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乙酸乙酯(94: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炮制

莪术:除去杂质,略泡,洗净,蒸软,切厚片,干燥。
醋莪术:取净莪术,照醋煮法(通则0213)煮至透心,取出,稍凉,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2015》)

毒性

莪术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LD50为86.8±12g(生药)/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浙药、 广药

相关论述

1.论莪术行气破血之功:
1.1.缪希雍:“心腹痛者,非血气不得调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恶疰忤鬼气,皆由气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则疫疬疰忤鬼气,得以凭之。茂气香烈,能调气通窍,窍利则邪无所容而散矣。解毒之义,亦同乎是。其主霍乱冷气吐酸水及饮食不消,皆行气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气故也,多用醋磨。”(《本草经疏》)
1.2.贾所学:“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经闭血瘀,扑报疼痛。与三棱功用颇同,亦勿过服。”(《药品化义》)
2.论莪术益气之功在于疏气:
2.1.王好古:“蓬莪茂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汤内多用此也。”(《汤液本草》)
2.2.蒋溶:“破气中之血,血涩于气中则气不通,此味能疏阳气以达于阴血,血达而气乃畅,放前人谓之益气。”(《萃金裘本草述录》)
2.3.高鼓峰:“广茂即莪术,凡行气破血,消积散结皆用之。属足厥阴肝经气分药,大破气中之血,气血不足者服之,为祸不浅。好古言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经》)言短气不足息者下之,盖此之谓也。然中气虚实天渊,景宜详审),此短字乃是胃中为积所壅,舒气不长,似不能接续,非中气虚短不能接续也。若不足之短而用此,宁不杀人?”(《医家心法》)
3.论虚人用莪术宜兼补益之品:
3.1.缪希雍:“蓬获莪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若夫妇人、小儿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真气,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气凝结、饮食积滞,亦当与健脾开胃、补益元气药同用,乃无损耳。”(《本草经疏》)
3.2.黄凯钧:“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药笼小品》)

传说渊源

       莪术原名蓬莪蒁,最早是由唐朝的马志记载在《药性论》一书上记载了莪术多产在西戎及广南诸州(即现在的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传说在唐朝建国初期,各地诸侯王国烽烟四起,战事连年,最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英勇善战,天下归心,平定了各路诸侯。在经“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一年秋天,李世民在西戎平定战乱,程咬金等人向李世民汇报战况,说众多的将士连年征战,奔赴在前线,英勇善战,连夺数城池,捷报连连,可有些将士因水土不服,出现了面色萎黄,食欲不佳,脘腹胀痛等症状。
       于是,李世民赶紧召集当地的大夫,寻医问药。一天,一个西戎本地大夫前来李世民的军营献药。李世民热情地接待了大夫,请他到营帐去诊病。由于出现相同症状的病人很多,大夫一个人忙不过来,带的药材也不够用,于是向李世民申请回家去找徒弟们来帮忙,顺便上山采些药材带来治病。
       李世民派了一支军队保护大夫顺利回到家中。夜幕降临了,大夫决定带着徒弟和众多士兵一块上山采药。大夫边走边教同行的士兵怎么采药,其中重点教了怎么识别蓬莪蒁。到了山脚,大夫指着前边一片膝盖高的、开着紫色花朵的植株,说这就是刚才说的要找的药材之一。由于是夜晚了,在月影的照耀下这些植株的花朵格外显眼,大夫随即用采药的工具采了一株,只见根茎有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徒弟们也开始采摘了,这样一来,士兵们有了参照物,没多久他们就采够了药材。大夫带领众人连夜向李世民的军营前进,在军帐中,大夫仔细地查看了病人情况,诊断开方,叫徒弟们去拿药煎煮。
       几天后,患病的将士们都痊愈了。
       李世民大加褒奖,称赞大夫的医术高明,并指着蓬莪蒁,问大夫是什么神药?大夫捋了捋胡须,笑着说是蓬莪蒁,二人促膝畅谈良久。

原标题:莪术
词条标签:莪术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