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肉豆蔻(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定植后6-7年开花结果,10年后产量增多,25年达盛果期。结果期为60-70年,盛果期有两次,即5-7月及10-12月。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剥去假种皮,将种仁用45℃低温慢慢烤干,经常翻动,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质量下降。主产于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我国有少量引种,药材均从国外进口。

  • 中药名称肉豆蔻

  • 中药学名(拉丁名)MYRISTICAE SEMEN

  • 别 名迦拘勒、豆蔻、肉果

  • 所属功效类 收涩药

  • 肉豆蔻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我国

来源

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我国有少量引种,药材均从国外进口。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定植后6-7年开花结果,10年后产量增多,25年达盛果期。结果期为60-70年,盛果期有两次,即5-7月及10-12月。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剥去假种皮,将种仁用45℃低温慢慢烤干,经常翻动,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质量下降。(《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由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湿热泻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用量不宜过大,过量会引起中毒,出血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人服肉豆蔻粉7.5g,可引起眩晕,甚至谵语、昏睡,大量可致死亡。(《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外层外胚乳组织,由10余列扁平皱缩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偶见小方晶,错入组织有小维管束,暗棕色的外胚乳深入于浅黄色的内胚乳中,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内含多数油细胞。内胚乳细胞壁薄,类圆形,充满淀粉粒、脂肪油及糊粉粒,内有疏散的浅黄色细胞。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10-20μm,少数为2-6分粒组成的复粒,直径25-30μm,脐点明显。以碘液染色,甘油装置立即观察,可见在众多蓝黑色淀粉粒中杂有较大的糊粉粒。以水合氯醛装置观察,可见脂肪油常呈块片状、鳞片状,加热即成油滴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肉豆蔻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预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缸中预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中药炮制

肉豆蔻: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麸煨肉豆蔻:取净肉豆蔻,加入麸皮,麸煨温度150-160℃,约15分钟,至麸皮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表面有裂隙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用时捣碎。(《中国药典2015》)

毒性

猫一次灌服肉豆蔻粉1.9g/Kg,可引起半昏迷状态,并因肝损伤可在24h内死亡,毒性成分为肉豆蔻醚。肉豆蔻醚可引起与本品粉剂类似的症状,但不同品系动物,其中毒量有一定差别。肉豆蔻醚、榄香脂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原标题:肉豆蔻
词条标签:肉豆蔻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