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墓头回(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墓头回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 Subsp. scabra (Bunge) H. J. Wang或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或鲜品。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干燥。糙叶败酱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异叶败酱主产于山西、河北、广西等地。

  • 中药名称墓头回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PATRINIAE

  • 别 名地花菜、墓头灰、箭头风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败酱科

  • 分布区域糙叶败酱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

来源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 Subsp. scabra (Bunge) H. J. Wang或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或鲜品。(《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或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干燥根。(《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分布产地

糙叶败酱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异叶败酱主产于山西、河北、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干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干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性状

糙叶败酱: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常弯曲,少有分枝,长6-15cm,直径0.4-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根头部粗大,有的分表面粗糙,皱缩,栓皮易剥落后呈棕黄色。根茎具节,呈圆柱形折断面纤维性,具放射状裂隙。体轻,质松。具特异臭气,味微苦。 

异叶败酱:根呈细圆锥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纹及点状支根痕,有的具瘤状突起。根茎具节,呈圆柱形。质较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呈破裂状。(《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糙叶败酱: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常弯曲,少有分枝,长6-15cm,直径0.4-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根头部粗大,有的分表面粗糙,皱缩,栓皮易剥落后呈棕黄色。折断面纤维性,具放射状裂隙。体轻,质松。具特异臭气,味微苦。 异叶败酱 呈细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有细纵及点状支根痕,有的具瘤状突起。质较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呈破裂状。(《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小肠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辛、苦,微寒。归心、肝、小肠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收敛止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收敛止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鲜品捣敷。(《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用药禁忌

《河北中草药》:“虚寒瘀滞者不宜早用或过用。”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置阴凉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
糙叶败酱:木栓层数列至10余列细胞,呈长方形,浅棕色。栓内层为2-3列狭长方形细胞。皮层数列呈类圆形至椭圆形薄壁细胞。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环10余列细胞,纤维全部木化,导管较稀少,多位于内侧,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可见部分木质部6-9原型。中央为髓,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晶簇,草酸钙晶簇有2种类型,一种明显呈类圆形,晶瓣细小,另一种呈不规则形,晶瓣粗而钝尖。

异叶败酱:韧皮部细胞明显呈压缩的颓废状,木质部7-8型。(《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横切面:糙叶败酱 木栓层15-24列细胞,外侧木栓细胞黄棕色,排列不规则,易脱落,向内木栓细胞排列较整齐,浅黄棕色;皮层数列细胞,有不规则裂隙。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宽广,导管较少,单个散在,或常数个相聚;木纤维发达,木纤维与非木化薄壁细胞形成环带,或仅中央有非木化薄壁细胞。本品薄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异叶败酱 木栓层外侧木栓细胞扁长方形,排列紧密。木质部中木纤维较少,木纤维束放射状排列。(《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中药配伍

治崩中,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3.《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传说渊源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摇铃云走四方给人治病,当他走到一个村庄时,恰逢一家人办理丧事,众人正抬着棺材往坟地走。郎中仔细一观察,发现地上有滴滴鲜血的痕迹,便随棺而行,直至墓地。经过询问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阴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说,“鲜血淋漓,从棺而出,说明还存一线生机,能否开棺治疗?”
       死者家属半信半疑,但听说还有救治希望,于是立即开棺。只见郎中即用一种无名小草,浓浓地煎了一锅,滤汁给病人缓缓灌入,不到一个时辰,病人苏醒,出血停止,又经一番治疗,渐趋康复。
       就这样,有感于这种小草能将抬入墓地的“死人”救回,人们形象的给这种中药起名叫“墓头回”。

原标题:墓头回
词条标签:糙叶败酱墓头回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