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颜美体频道 > 减肥瘦身 > 正文

我国肥胖及超重的特点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6/26
导读:(1)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在中年人群中最为突出。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其中男性31.5%,稍高于女性,女性29.7%;肥胖率为12.0%,男性其中男性11.8%、女性12.1%,男性和女性均以45~59岁组为最高。中年人群最为突出(2)超重及肥胖率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东中部…

(1)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在中年人群中最为突出。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其中男性31.5%,稍高于女性,女性29.7%;肥胖率为12.0%,男性其中男性11.8%、女性12.1%,男性和女性均以45~59岁组为最高。


(2)超重及肥胖率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居民超重率依次为32.0%、31.1%、28.0%;肥胖率分别为13.5%、11.8%、9.9%。东、中、西部城市超重率依次为35.1%、32.6%、32.4%,东部城市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东、中、西部农村超重率依次为29.9%、30.6%、26.4%,东、中部农村差别不明显,但两者均高于西部农村。


(3)超重与肥胖率及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中部城市地区高于西部农村地区。2010年,我国城市、农村超重率分别为33.8%(男性36.1%,女性31.5%)和29.1%(男性29.4%,女性28.8%);肥胖率分别为14.2%和10.9%。无论男女,城市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农村。



(4)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就超重率而言,男性稍高于女性,分别为31.5%和29.7%;就肥胖率而言,女性稍高于男性,分别为11.8%和12.1%。


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在我国人群中的总体规律是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地区介于其间;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女性患病率大致相当;中年人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人群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习惯、经济收入水平、体力劳动强度以及文化知识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肥胖可以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及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聚集及过早死亡:2010年,我国有4.4亿成人超重或肥胖(1.2亿成人肥胖,3.2亿成人超重),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增长速度高于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肥胖问题的形势圆趋严峻.超重及肥胖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肥胖与健康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并未在医学界得到共识。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并将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997年,WHO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


对肥胖引起的危害,肥胖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早已不新鲜。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