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张同泰药店 (1805年)
张同泰药店,创于180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99号,是张梅创造的,她是浙江省慈溪马经村人。张同泰药店有二层楼,第一层是挂号、包药的,第二层是各种门诊的中医给人看病的地方。
中文名 | 张同泰药店 | 创始人 | 张梅 |
创新地点 | 杭州市 | 创立时间 | 1805年 |
品牌历史
张同泰国药号一直开在中山北路99号、同春坊、孩儿巷口。它占地1400平方米,创建于嘉庆十年(1805),比胡庆余堂还整整早了70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所以它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经营时间最长的国药号。属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也是杭州市文保单位,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市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张同泰的创始人叫张梅,浙江慈溪马经村人。最初在杭州新宫桥河下开设茂昌药号。嘉庆十年(1805),花了五千两白银在现址盘进沈同泰药号,将其改名为张同泰药号至今。
张梅注重道地药材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他立下“悉遵古法,务尽其良”和“货真价实,诚信经营”的组训,奠定了张同泰发展的坚实基础。至今杭州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三则故事。
一则为《张梅写店训》。说的是当时离张同泰药店不远的永福巷,住着一个叫张宗卿的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张宗卿因父亲突发急病去张同泰配药,药店馆自然照方给配。但不久来查看药材质量的老板张梅,发现有一味药已受潮变质。忙问伙计此药可有卖出过?伙计不敢隐瞒,回答说:“刚刚已撮入一位客人的药方之中。”张梅忙问有否记住病人姓名、地址?药店馆回说只记得病人叫张乾生,别的不知。张梅觉得这不是小事,决定亲自冒雪去寻。但偌大一个杭州,人海茫茫,这岂是易事?
所以他一直寻到中午,才在一条路上,发现了一堆燃烧过的稻草和一双草鞋。张梅知道当地人有死后烧草鞋给活无常穿的风俗。一问人,才知确有一个与药方上同名的老人,吃了刚配来的药马上就死了的事。这是不远处又传来一阵隐隐的哭声,张梅知道这下真闯了祸了。但该负的责自己还得负,于是就硬着头皮寻声前去。不够进屋一问,才知死者为章前生,并非同音不同名的张乾生。
最后还是找到了张乾生。幸运的是他家的药刚刚煎好,还没有服用。说明情况后,张梅立即回店重配,并退还了病家的全部药费。
事后张梅得知,死人的章家,也找出来变质的药材,还为此诉之官府。张梅想,如果这药是他们店配出的话,那吃官司的就是张同泰了。为了让药馆所有人员都牢记这个教训,永记“道地”和“诚信”,张梅就写了“诚信”的金字匾和一副“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的金字对联,悬挂在店内最醒目的地方。这自然也成了张同泰的店规。
另一则是《张梅月下追诚信》。是说当时塘栖镇新开的一家药店,慕名来张同泰进药,当班的叶经理竟将明知已受潮还来不及晒干的两袋柴胡卖了出去。张梅知道后就追问此事,但叶经理仗着自己是张梅的儿女亲家,竟轻描淡写的说:“是有过这么一回事,我刚刚也对过账了,光这两袋柴胡,在称头上就多出二斤八两呢……。”张梅闻听,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你这不是坑人吗?亏你还说得出口!他们买回去,如不晒,过两天就会长白毛、霉烂,你这分明是在砸我们张同泰的招牌!”说罢,张梅就急忙去租了一辆马车,立刻向卖鱼桥码头赶去。不过等他赶到时,卖鱼桥去塘栖的航班却早就开走了。张梅又毫不犹豫吩咐马车夫继续沿大运河追去。
这是夜已很深,月亮也早就挂着东边的皋亭山上,他俩也早就饿得饥肠辘辘。不过最后到底还是给他们追回了受潮的柴胡,也就是追回了“诚信”。第二天,张梅就找伙计搭早班船把连夜烘干的柴胡送了回去,并照干货的实际分量退还了多收的钱。那位叶经理自然也被辞退了。
第三则传说是关于《大脚王三丰》的事。当年张同泰平时的用水,都是要靠人去西湖里挑,张三丰就是他们的挑水工。据说有一天,赤脚挑水的他,不慎一脚踏在一只破碗上受了伤,脚肿得像个馒头。他很怕不能挑水被辞退,想不到老板不但亲自给他用名贵的云南白药和麝香包扎,连休息天的工钱也一分不少。感激之余,他想出了一个报恩的办法。
每年立冬日是张同泰开始熬制阿胶的日子,需要十几个人去西湖挑水。王三丰就叫这些人着上统一号衣,挑着写着张同泰药号的水桶,并一路吆喝着下列口号:“杭州父老”、“看仔细了”、“张同泰呀”、“今日熬胶”、“用的皮呀”、“关中驴呀”、“用的水呀”、“西湖水呀”、“煎什么呀”、“驴皮胶呀”、“药中珍品”、“是阿胶呀”、“润肺金啊”、“滋阴肾!”……在一问一答的口号声中,迎来了许多看热闹的远近百姓,无形中替张同泰做了一次广告,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连杭州电视台《我和你说》新闻栏目主持人翁仁康还去挑过水呢!
张同泰的第二代传人为张耐仙,他在道光年间曾中过举,因为看透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当然也为了子承父业,就弃仕从商。咸丰初年,他购地四亩余,扩大规模,内店拆兑(批发)香料药材,外店精选道地法制饮片,虞修丸散膏丹,自制各种成药12门、385种,成为杭州最著名的国药号。同治元年(1862),还在靴儿河下增开了益元参店。在慈溪老家,这时有“姚马经张,银子好打墙”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商业上的成功。
第三代传人为张舜伯。他精通国药,尤善参茸、银耳补品,于光绪七年(1881),在上海松江白龙潭口大街开设了益元分号。他很重视广告效应,在每年开始制作全鹿丸时,就张灯结彩,张榜告示街坊,同时通知左领右舍。次日鸣锣击鼓,将活鹿抬出,绕街一圈,然后将鹿溢死。放血。将全鹿与当归、玉桂、补骨脂等原料拌匀,在大庭广众下,以示鹿原料的真实。
张舜伯从光绪初年起,就制作特色香包,在孩儿巷口免费发放。也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流传。
在张舜伯去上海开设张同泰分号时,替他撑船运货的船家叫沈阿土。沈阿土有一个16岁的独生女儿栀儿,每到暮春夏初,都会在身上、脸上发出水痘、疹子,奇痒难忍,搔几下都会红成一片。虽经张舜伯给的清热解毒散内服外敷,疗效明显,但栀儿的过敏体质,使她在蚊虫等叮咬后还是会鼓起红包,破皮溃烂。
说来叫人难信,将近端午的一天,张舜伯似睡非睡,朦胧中被一肩背药篓的百草仙子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在他痴痴迷迷、流连忘返间,又有许多蛇、虫、百脚、蝎子、蟑螂蜂拥而至。惊吓间,见百草仙子给他丢来一个五彩绸团,正中张舜伯之怀,使他顿闻扑鼻异香,人也变得神清气爽。更奇的是那些毒虫闻香纷纷而逃,刹时无影无踪。张舜伯认为这是百草仙子特来点化他,叫他用香包做载体,来为栀儿治病。于是按栀儿病状,在传统惯用的白芷、川芎、荟草、甘松等药外,又添加了山奈、熏草、泽兰、艾叶等药,经提炼后缝制成香包。栀儿佩载后果然百毒不侵,蚊子不叮。端午送香包自然此后也成了张同泰药馆的惯例。
张同泰的第四代传人叫张宏湘,他也很会经营,使张同泰业务得以继续发展。
第五代传人为张鲁庵,原名钖诚,字炎夫、咀英,号幼蕉。自1910年起,接收张同泰。他志趣风雅,工诗文,尤嗜篆刻,颇有儒商风格。经手张同泰后,对药号进行了大规模翻建。虽然2005年,张同泰因交通问题,曾拆除了中山北路沿街突出部分,门楼内移了六米。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库门加三进的古建筑风貌,还保持着他当年新翻时的样子,显露着典型的晚清时期徽式建筑的古貌。
经他翻建的石库门,门额上刻着“万象”商标,门楣上是“张同泰”三个金字。两旁悬挂着的“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书画家曾熙所书(他是张大千的师傅,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时称海上死妖),在“文革”中,经该店职工珍藏得以保存。
药铺按清代江南典型的传统药店布局,前店后场,一共三进。第一进,两侧回廊密排,悬挂着黑底金字各种丸散膏丹功效牌,正中八角雕花亭子,内竖黑漆木牌,书“进内交易”贴金大字。二进为经营铺厅,上书“药局”两字。两侧设和合柜台,枣红色整块花梨木中药柜和丸散柜对称而设。柜侧分竖有“万汇滋生”和“岐黄正传”的烫金面额。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百眼橱、中药柜、瓷瓶、钖盒、药罐等中药器皿和药船,矸钵、药刀等制药工具,还有发票、包装纸等大量清晚期使用过的文物,又折射出浓浓的传统中药文化气息。室内雕梁画栋,宫灯高悬。三进为客厅,明堂净几,字画添彩,是经理接待宾客,洽谈业务之处。后院的拱房,设有拆兑、栈房、鹿栓间、功制室、库房等,时有职工六十余人。同时聘请王幼庭、王子久、张硕甫等名医坐堂。
张鲁庵不但为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作出了贡献,在繁荣中华印文化上也是功不可没。他是西冷印社的早期社员,曾不惜代价搜索历代印章、印谱及有关资料,被誉为“海内第一家”。殁后家人遵其遗嘱,将他收集的印章1500余方,印谱493部,全部捐献给西冷印社,几乎占了该社藏品的大半。为此该社特辟“望云草堂”予以保存。
张鲁庵还是一个极具民族气节的爱国者。1937年12月24日,日寇侵占杭州后,为利用张鲁庵在杭州药业界的声誉,欲逼他担任日伪杭州药业公会之长。张不答应,日寇威胁要拿他妻室儿女开刀。但正在张为难时,中共地下党员、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秘书长陈布雷的女儿陈琏,秘密拜访了他(因她与张鲁庵同为慈溪族人,她与父亲陈布雷第一次到杭市曾暂住在张同泰药铺),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假意答应任职,以获得出入杭州的通行证。日寇果然中计。张鲁庵就连夜把所有药物,打包装满两条航船。他的家人也乔装打扮,混在伙计、船夫之中,从拱宸桥起航,和日寇玩了个“今蝉蜕壳”。
1956年,张同泰公私合营,同益堂、大生祥、孙泰和、美华四店先后并入,公方经理由上面委派,从此结束了家族传承。1958年办起张同泰药厂,生产心宁咳、鹅根、羊胆丸等中西成药。同年张同泰被译为省级先进单位。
1965年张同泰改名为春光药店。在其后的“文革”中,文物遭受严重破坏。1980年,杭州市中草药服务部与张同泰合并,1981年,后面房屋被拆建为医药站宿舍。1988年张同泰恢复原名。2005年对营业店按原貌进行了大规模装修,2006年3月25日重新开业。
时至二十一世纪,张同泰焕发出蓬勃生机。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企业品牌为核心,创新医疗、配药、养生、服务等多元化的特色经营模式,百年老字号为民服务和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越来越深入老百姓之心,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为了更好服务于众,张同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如每到夏天提供伏茶、腊八节施腊八粥、端午节送香袋、新春送祝福春联、夏办“冬病夏治”、冬办“养生膏方节”和“道地山参节”。每年春冬季都要举办一次大型名老中医义诊,还向市民提供免费打粉、切片和灌装胶囊服务和免费煎药、为特殊困难患者送药上门、为外地病人代寄药等一系列服务。
用心做药,诚信为民的优良传统已在张同泰得到延续光大,可以说,张同泰的道地药材文化,就是靠这些点点滴滴凝结而成的。
品牌文化
“以义为利、以仁存心”,“货真价实、存心利济”是百年张同泰自1805年创立之初就秉持的经营理念。
主打产品
“高氏煎膏法”
在杭州,最道地的膏方源自制膏历史已逾200年的老字号张同泰。无论寻常百姓,还是社会名流,对补身有术的张同泰膏方都是趋之若鹜。这里膏方的一大特色就是:道地。
“我们用的是最道地的熬膏方法。” 高国强表示,除选用道地药材外,膏方制作主要有五大步骤,一剂膏方完成要5天左右。老底子张同泰最早开始做膏方的时候,一个冬天只能做成40多个方子。现在生产规模大了,制作工艺改善了,但每个环节还是做足工夫。每剂膏方从抓药到熬成,大约需要5天。有些市民嫌慢,但高国强认为:“急不来,火候、熬制时间都跟膏方药效有关系。”
高国强特别强调:道地的上品膏方,有“清、透、亮”的三大特点。“清、透、亮” 的特点要靠整个流程来做依靠,例如“去渣” 不充分就不可能做到“清”,“浓缩”不到位就不可能做到“亮” 等等,所以一个膏方的优劣概括为“清、透、亮”其实是对整个工艺流程的缩写,缺一不可。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