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方剂的剂型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6/30
导读:方剂组成以后,还要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剂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宜的剂型是方剂治疗作用和药效发挥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临床诊断、立法正确,组方合理,选药精当,但如剂型与病情不合,则也不能取得满意疗效。中医方剂的剂型种类很多…

方剂组成以后,还要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剂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宜的剂型是方剂治疗作用和药效发挥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临床诊断、立法正确,组方合理,选药精当,但如剂型与病情不合,则也不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方剂的剂型种类很多,在《黄帝内经》收载的13首方剂中就有汤、丸、散、酒、膏、丹等剂型。以后经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又创制了多种剂型,如露、剂、饼、条、线,以及熏烟、熏洗、灌肠、坐药等,明代《本草纲目》所记载剂型已有40余种。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医药和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方剂剂型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各种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现将中药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汤剂


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混合,加水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而成的液体剂型,如麻黄汤、桂枝汤等。汤剂主要用作内服,亦可外用熏洗。它的优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因人因证灵活变化,以适应辨证论治的需要,是中医过去和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2、散剂


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可研成细末,用量小者,可直接吞服或冲服,如行军散、七厘散等;亦有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的,称煮散,如银翘散、香苏散等。外用散剂一般外敷、掺撒创面或患病部位,如金黄散、生肌散等;亦有作为点眼、吹喉等外用的,如冰硼散等。散剂具有制备方法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以及运输、携带方便等优点。


3、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养荣丸等;也有一些峻猛药物,为了使其缓慢发挥药效而制成丸剂的,如舟车丸等;亦有用于急救,但方中含芳香开窍药物,不宜入汤剂煎煮而制成丸剂的,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1)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及小蜜丸两种。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和虚弱病。


(2)水丸: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或酒、醋、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较蜜丸溶解快,吸收及作用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


(3)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黏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时间比蜜丸、水丸慢,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毒剧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肠胃的刺激。


(4)浓缩丸: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因其体积小,含量高,服用剂量少,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4、膏剂


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浓缩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主要有煎膏、浸膏及流浸膏;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和硬膏两种。


(1)煎膏: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后,去渣浓缩,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固体制剂。膏滋含有大量的糖或蜂蜜,味甜而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且体积小,便于服用。适宜于久病体质虚弱的患者,如参芪膏、枇杷膏等。


(2)浸膏:是含有药材中可溶性有效成分的半固体或固体浸出剂型。每1克浸膏相当于2-5克药材。浸膏浓度高,服用体积小,可制成片剂或丸剂使用,也可直接装胶囊使用。


(3)流浸膏:是用适当的溶媒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后,再将浸出液中部分溶媒除去,调整药液浓度至规定的标准而成的液体浸出剂型。除特别规定者外,流浸膏1毫升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克药材。流浸膏浓度较高,服用体积较小。


(4)软膏: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一种容易涂布于皮肤、黏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基质在常温下呈半固体状,具有一定的黏稠性,但涂于皮肤或黏膜上,能渐渐软化或溶化,有效成分可被缓慢吸收,持续发挥疗效。软膏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等疾病,如三黄软膏。


(5)硬膏:又称膏药,古代称为“薄贴”,是用食用植物油将药物浸泡、煎熬至一定程度,去渣后再加黄丹等收膏,呈暗黑色的膏药,涂于布或纸等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亦即黑膏药。膏药在常温时呈固体状态,36℃-37℃时则软化,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同时亦起机械性保护作用,用法简便,携带、贮存方便。膏药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和疮疡等疾病,如狗皮膏、风湿跌打止痛膏等。


5、酒剂


又称为“药酒”,古称“酒醴”,是将药物以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制,或加热隔水炖煮,经过一定时间去渣所得的澄明浸出液制剂。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助长药效的特性。酒剂可供内服,亦可外用,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痹痛或跌打损伤等,如十全大补酒、虎骨木瓜酒等。


6、丹剂


丹剂的概念比较广泛,有内服和外用两种,非指一种固定的剂型,多指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一般丹剂多作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等。内服丹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丹、活络丹等。


7、茶剂


是将药物粗粉与黏合剂混合制成的粗末状制品。使用时置有盖的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故称茶剂。茶剂外形并无一定,常制成小方块形或长方块形,亦有制成饼状或制成散剂定量装于纸袋中。茶剂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疾患。由于茶剂制法简单,服用方便,广大群众都乐于采用,如午时茶等。


8、露剂


也称药露,是将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放在水中加热蒸馏制成的水溶液制剂。药露气味清淡,芳洁无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饮料及清凉解暑剂,夏天尤为常用,如金银花露、青蒿露等。


9、锭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粉,再加适当黏合剂制成不同形状的一种固体制剂,有纺锤形、圆柱形、条形等,可供外用或内服,研末调服或磨汁服,亦可磨汁涂敷患处,如紫金锭、万应锭等。


10、条剂


又称药捻,为中医外科常用的剂型。是将桑皮纸粘药后捻成细条,或将桑皮纸捻成细条后再粘着药物而成。条剂制备比较简单,用时将纸捻插入疮口或瘘管内即可化腐拔毒、生肌收口,如化管药条等。


11、线剂


又称药线,是用丝线或棉线浸泡于药液中,并与药液同煮,经干燥而得的一种外用制剂。用于结扎瘘管或赘肉,通过所含药物的轻度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紧扎作用,使之自行萎缩脱落。


12、灸剂


系将艾叶捣碎如绒状,捻成一定大小形状后,置于体表的某些腧穴或患部,点燃熏灸,使之温热或灼痛,以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的一种外用剂型。


13、糖浆剂


是指含有药物的蔗糖饱和水溶液。系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煎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蔗糖溶解而成。糖浆剂有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等特点,尤宜于儿童服用,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等。


14、片剂


是将药物细粉加工或提炼,配合赋形剂压制而成的圆形片制剂。片剂含量准确,质量稳定,体积小,服用方便。对于味苦或具有恶臭气味的药物,压片后可包以糖衣,使之便于吞服;对于需在肠道中发挥作用或遇胃酸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可包以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目前,片剂作为中药现代剂型应用较广,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


15、冲剂


是指将药物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或块状剂型。通常是把药物煎煮浓缩成浸膏,加入适量的辅料混合制作而成。冲剂是近年来在糖浆剂和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分为可溶性和混悬性两种。冲剂作用迅速,服用方便,适用于多种疾病,深受患者欢迎,如感冒清热冲剂等。


16、针剂


即注射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等过程配制而成的灭菌溶液,或作成配制注射液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用的制剂。针剂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


以上诸般剂型,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病情与方剂的特点加以酌情选用。除上述常见剂型外,尚有胶囊剂、气雾剂、海绵剂、栓剂、霜剂、灌肠剂、滴眼剂等新剂型。这些剂型均应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发挥中药方剂的治疗作用。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方剂的剂型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