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运动养生 > 正文

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踢毽子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5/23
导读:踢毽子,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12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

踢毽子,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12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踢毽子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从运动学角度分析,踢毽子的技术动作需要四肢通力配合,是一项全身运动,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尤其是踢毽子可以让人体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了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长期踢毽子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可以训练孩子精力集中、眼神快,手脚灵活。对成年人来说,踢毽子主要以腿部、脚部运动为主,从而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这对血糖的调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等慢性疾病也会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踢毽子是一种有氧运动,对减轻心理压力很有好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慢游(泳),慢踏(自行车),跳绳等,对减轻心理压力效果很好。踢毽子可以活跃大脑,保持精力充沛。对于整天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很合适。



毽子制作容易,动作简单,对年龄和性别都没有限制,而且运动量可以自由控制,且运动效果好,需要的场地比较小。毽子运动需要的场地比较小,家里,走廊均可。但最好是到户外,尤其在明媚的时节,大树下的平地上或者是平坦的绿草地上,空气清新,阳光灿烂,是踢毽子的好地方。在开始踢毽子以前,一定要做热身。简单的准备动作,比如,拍拍手、拍拍脚,绕圈,转动手腕和脚腕儿,跑一小段路程等。做大约10分钟左右的热身就够了。


踢毽子基本动作有四个:盘、拐、磕、蹦。用脚内侧踢,俗称“盘毽子”;用脚外侧反踢,叫作拐,俗称“打拐拐脚”;用膝盖将毽子向上弹起,叫做“磕”;用脚尖踢毽,叫做蹦,俗称“叮叮猫打镖鸡”。最简单的就是“盘”和“拐”了。踢法多种多样,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有正踢、反踢、交叉踢等二、三百种花样。踢毽子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踢毽子基本动作要领:


一、盘踢

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屈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击。盘踢是踢毽入门的基础,没有很好的盘踢基础,其他一切踢法都是无法练习的。


二、磕踢

自然放松站立,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注意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刚开始可以用手接毽,辅助练习,熟练后即可以磕踢、盘踢交替进行。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



三、拐踢

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踝关节外侧踢击。当毽子距离身体较远时,可以抬起大腿去接踢。这种踢法能够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很大范围。


四、绷踢

大腿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在踢毽子的一刹那踝关节发力将毽勾起。绷踢的发力可高可低,能救起即将落地的键子。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