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运动养生 > 正文

运动养生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5/28
导读:生命在于运动,把健康寓于适当的锻炼之中,是一种既经济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养生方法。运动使整个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全身新陈代谢旺盛,有益健康长寿。但运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适得其反危害健康。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

生命在于运动,把健康寓于适当的锻炼之中,是一种既经济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养生方法。运动使整个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全身新陈代谢旺盛,有益健康长寿。但运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适得其反危害健康。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现代普遍应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来养生都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动静结合


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人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健康格言》中说:“久坐不动,易伤血气,脑力者应慎之;身动过剧,易损内脏,体力者应戒之。”故而说有动有静才无病无痛。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生命在于运动”,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格言。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一大早,公园里,马路边随处可见人们运动的身影。的确,运动能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肺活量,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变化,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然而,古今中外赞赏静止对健康重要性的格言也比比皆是。如“养生在静”、“静养存精者长寿”、“生命在于静止”等等。曾见报道,有人在翻修古宅时,偶然发现一只被埋在镇宅基石之下的乌龟,虽然历经二百多年之久,搬开基石之后,它仍然活着!又如,日本考古学家曾在某冻土地带发掘出一株古莲,经考证,它已有上千年的成活史,后经人工精心培养,此株古莲又伸展身姿,发出碧绿的嫩芽,开出娇艳的花朵!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禅师、书画家中长寿者众多,他们多静而少动。现代医学亦观察到,人体在静止沉默的状态下,身体的各个系统都趋向于平缓,神经肌肉松驰、心率呼吸减慢、血压代谢下降、细胞分裂变慢。大量的科学观察表明:健康长寿者往往是那些生活得比较平静,并不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事实上职业运动员和喜欢进行大运动量活动的人,往往人到中年就已病痛缠身,能活到八九十岁者实属不易。真正的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很少有好身体,因为他们先前的训练是超常规超负荷的,早就埋下了损伤健康的祸根。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要想健康长寿,到底是要多运动,还是注重静养好呢?其实,运动与静养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古人云:“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人离不开动,其实人的身体也是在劳动中创造的。纵观历代养生理论,要想健康长寿,既要动也要静,应当动静结合,炼养结合,其要诀在于“体动心静”,即身体要多运动,心境要安静。各种运动,如健身跑、散步、太极拳、气功、保健操等,应根据各人的年龄、体质、职业和习惯区别对待。年轻人体质好,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老年或体质较弱者,则应以静养为主,对中老年人而言,“要散步,不跑步”似乎是更为时尚的提法,每日散步1~2小时,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然而,运动也决非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倘若运动太过亦会损害健康。因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长期处于旺盛状态,缩短了人体细胞分裂的周期,从而加快器官组织的磨损与衰老。



过分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或者“生命在于静止”,都是在强调事物的这一面时,又排斥了事物的另一面。生命的本质其实在于平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不能不遵循这一法则,这也是宇宙间一切生命存在永恒不灭的法则。


这里所说的平衡,应该广义地理解为:


①环境平衡:一切生物体都必须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人与自然失衡,就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五味调和,不偏食,才能促使人体的均衡生长发育;


③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旦阴阳失衡,人就会生病;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生气和忧郁皆是导致生病的重要祸根;


⑤动静平衡:保持健康,必须要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相当。


人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动静交替,并与宇宙万物相呼应,所谓“日出则起,夜临则眠;久坐思立,久立思坐;久动思静,久静欲动。”每一器官和功能,都有其动静交替的规律,一动一静,都有利于人体健康,若动静偏废,则有碍健康,这是人类养生的真谛。


2、适度运动


运动养生是通过运动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运动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


3、长期坚持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运动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4、因时而动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运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5、因人而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像步行、太极拳、慢跑等。而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好的人,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锻炼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此外,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亦应有差别,如售货员、理发员、厨师要长时间站立,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在运动时不要多跑多跳,应仰卧抬腿;经常伏案工作者,要选择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运动项目,用眼较多时,还应做一些望远活动,让双眼得到舒展。总之,运动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宜少参加一些使精神紧张的活动,而体力劳动者则应多运动那些在职业劳动中很少活动的部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