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土茯苓(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 中药名称土茯苓

  • 中药学名(拉丁名)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 别 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百合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柬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胃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15-6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肝肾阴亏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4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棕色石细胞,长条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大多横向延长。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落新妇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3:32:9)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放置5分钟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中药炮制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浙药、 广药

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8.《本草正》:疔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9.《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10.《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1.《陆川本草》:治脚气。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13.《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1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传说渊源

       相传5000年以前,大禹率数百部下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山区疏导积水,大禹每天都和部下一起用耒等工具挖掘沙石并一天同吃两顿饭。有一天傍晚,伙头来禀报:“大王,锅里的米饭做好了,可以用饭了吗?”
       大禹这个时候用手摸摸自己的肚子,看看非常饥饿无力的人说,“开饭了!开饭了!”,大家都马上奔去了。
       铜锅里的小米饭黄灿灿的冒着诱人的香味,伙头用勺子给大伙盛饭,每个人的土陶碗里就放一勺,因为带来的粮食不多了,只能节省着吃。当大禹把土陶碗伸过来时,伙头给盛上一勺,刚要再搭上一勺时,大禹快速把碗抽回,他平静地说:“算了,我吃多了,就会有人没饭吃呢。”吃着饭,伙头偷偷对大禹说:“大王,咱的小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运啊?”“啊?你不早说,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运吧。”
       深夜,大雨骤降,如同瓢泼,用树枝搭起的棚子漏水,大禹和部下起身蹲着,等待雨停,等待天亮。可天不随人愿,天亮了,大雨却没有要停的样子,天又黑了,大雨也没见变小,大禹和众部下饿着肚子在棚子里熬着。大雨一直下了两天两夜,山沟里的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处的大山变成一座孤岛。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
       忙活了半天,当伙头被湿柴冒出的黑烟呛红了眼睛,终于把最后的小米煮熟了。每人吃了几口之后,大家又开始疏导洪水了。
人们两天没有吃饭了,围山的洪水却只退了一点点。大家的肚子在咕咕直叫,粮食,粮食在哪里?人们开始焦急了,偶尔有人来报:“又饿昏了一个。”大禹支撑起身子,看着洪水,竭力思考逃生的良策。他突然看到满山的土茯苓,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动,被水冲出的块茎颇显肥厚。
       大禹灵机一动,用力招呼部下:“弟兄们,我们不能在山上等死,我先尝尝这些叶子能不能吃。”说罢,他撸一把土茯苓叶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嚼,皱着眉头咽下去。等了片刻,身体没有不适感,肚子也不饿了。他大声喊:“弟兄们,吃这些叶子啊,就是有点苦,但是吃了饿不死。”众人一听,纷纷把土茯苓叶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帮伙头挖沙土里的块茎,伙头用铜锅煮叶子和块茎,人们又能一天吃上两顿饭了。大家吃了几天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还治好了。
       围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运来了粮食,他们又继续疏导积水了。人们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遂给它起名叫禹余粮。
       土茯苓一般多是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南部各省,这就是有关大禹亲尝土茯苓的故事,也因此有了禹余粮的名字。土茯苓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较好。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新鲜时切成药片,晒干,生用。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

原标题:土茯苓
词条标签:土茯苓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