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栗花(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栗花为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干燥穗状花序。4月花开时采收,干燥。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

  • 中药名称栗花

  • 中药学名(拉丁名)FLOS CASTANEAE MOLLISSIMAE

  • 别 名板栗花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壳斗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

来源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干燥穗状花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4-5月花开时采收,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条形或细长条形,微弯曲,被柔毛,长 6-20cm。淡黄褐色,花簇生于黄白色的花序轴上,花粉易落,手捻有滑腻感,可附于手指上。花序轴质脆,易折断。气微香,味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微苦、涩,平。归大肠、肝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燥湿,止血,散结。(《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泄泻,痢疾,带下,便血,瘰疬,瘿瘤。(《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9-15g。(《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褐色。花粉粒众多,淡黄色,类圆形,圆三角形,直径10-18μm,萌发孔3个,表面较光滑。单细胞非腺毛众多,散在或成束,长35-393μm,直径7-14μm;有的非腺毛可见疣状突起。腺毛偶见,长18-90μm,直径约10μm,腺头棒状、球形或倒卵形,内含黄色分泌物,腺柄由1-3个细胞组成。花粉囊内壁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平周壁不规则地螺旋状增厚。花丝薄壁细胞狭长形,内含草酸钙簇晶,直径7-14μm,有时附有环纹导管。花被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多角形,类圆形,细胞壁稍弯曲,附有腺毛或非腺毛。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水10ml,浸泡2小时,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然后喷以新配的0.2%的茚三酮溶液,烤干,显蓝紫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香草醛试液,显浅紫红色,渐变为黄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治瘰疬久不愈:采栗花同贝母为末。每日酒下一钱。(姚可成《食物本草》)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治瘰疬。
2.《滇南本草》: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
3.《四川中药志》:治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不止。

传说渊源

       栗子入药始于南朝,最小者为茅栗,最大者为板栗,圆如弹,皮厚。味如胡桃者为石栗。华夏是栗的故乡,陕西半坡遗址中有栗子,祖先食栗有4000年历史,以兖州、宣州所产为最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春秋帝王曾大力嘉奖,凡栽栗树干株以上者,竟以千户侯相待。可见,古人早就知道栗子对人体有保健强体的作用。
       相传晋朝时晋王曾经率领部队追击敌人,粮缺而功篑。此时,晋王用周围山上栗子为粮,蒸而食之,士兵们腰腿酸痛、腹泻均好,士气大振而全胜。故栗子有“河东饭”之称。
       据传说慈禧太后常食用用栗子面粉、冰糖蒸的栗子糕,以补肾强腰。

原标题:栗花
词条标签:栗花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