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巴戟天(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 中药名称巴戟天

  • 中药学名(拉丁名)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 别 名巴戟、巴吉天、戟天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茜草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 。气微,味甘而微涩。(《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及有湿热之证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1-3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184μm。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直径至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5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一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①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②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三两,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③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两半,牛膝三两(去苗),羌活一两半,桂心一两半,五茄皮一两半,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判),干姜一两半(炮裂,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饮下三十丸。(《圣惠方》巴戟丸)
④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⑤治白浊:菟丝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纸(炒)、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于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中药炮制

巴戟天:除去杂质。
巴戟肉:取净巴戟天,照蒸法(通则0213)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通则0213)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制巴戟天: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液,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通则0213)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广药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巴戟天,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力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2.《本草汇》: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其功可居萆薢、石斛之上。但其性多热,同黄柏、知母则强阴,同苁蓉、锁阳则助阳,贵乎用之之人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耳。
3.《本草新编》: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或问巴戟天近人止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4.《本草求真》:巴戟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
5.《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6.《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
7.《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
8.《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疗水肿。
9.《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10.《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传说渊源

       传说在很久以前,深山中一位老山民因长期奔波劳碌,饱受风吹日晒、雨淋、潮寒等侵袭,积劳成疾,腰背部常发生痹痛。一日午时,一位仙人恰巧路过此地,见其卧床呻吟,便问其究竟。山民告知病况,仙人便在其住处附近寻了几味中草药,捣烂调好后在山民腰部敷上,对他说:“此药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未可断根,明天你将我采挖的药与鸡肠风煲熟食用,才能药到病除”。临别时,仙人还将附近鸡肠风的所在地也告诉了山民。山民忙感谢仙人并问其高姓大名,仙人告知叫李巴德,便扬长而去。之后,山民按照仙人的嘱咐服药,果然治愈,他便将此事告知附近其他山民,大家按方服用均有效果。为感谢仙人赐药解患之恩,当地便将鸡肠风命名为——巴戟,即巴戟天,至此巴戟天也成为当地神药。

原标题:巴戟天
词条标签:巴戟天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