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海蜇(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海蜇为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或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s的口腕部,伞部。夏、秋季捕捉,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体中水分,洗净,盐浸。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亦产。销全国各地。

  • 中药名称海蜇

  • 中药学名(拉丁名)RHOPILMA

  • 别 名石镜、水母、(虫贲)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

来源

本品为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或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s的口腕部,伞部。(《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辽宁、台湾沿海亦产。销全国各地。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体中水分,洗净,盐浸。(《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半透明,皱褶。表面黄乳白色、淡黄色或红褐色,有的具黄褐色斑点。质脆。有咸腥味。(《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性味归经

咸,平。(《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化痰,消积,润肠。(《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痰咳,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用法用量

30-60g。(《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痞:大荸荠一百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个),加至十个止。(《同寿录》)

②治小儿一切积滞:荸荠与海蜇同煮,去蜇食荠。(《纲目拾遗》)

③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一两,荸荠四枚。煎汤服。(《古方选注》雪羹汤)

中药炮制

用时清洗漂淡,切碎。(《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

药理作用

将海蜇头洗净,加微热使之溶成lg/lml的原液,灌注离体赡赊心脏,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阿托品可对抗之,毒扁豆碱则可一定程度加强之,故似有乙醚胆碱样作用。同法制作的海蟹煎液,以0.8-1.0ml/kg静脉注射于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压,并使小肠容积增加(舒张血管),肾容积缩小(可能由于肾缺血)。以此煎液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雪羹汤(海蜇与荸荠合剂)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满意及进步者达82.6%,可长期服用而无毒性与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①《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②《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③《本草求原》:"安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症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原标题:海蜇
词条标签:海蜇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