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狍茸(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狍茸为鹿科动物狍Capreolus capreolus (Linnaeus)雄性未骨化的幼角。春季锯茸,洗去茸毛上的污物,用线封口,缠上麻绳,固定在架上,置沸水中煮过数次,自然风干。产于西北及东北地区。

  • 中药名称狍茸

  •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nu Capreoli Pantotrichum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产于西北及东北地区。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狍Capreolus capreolus (Linnaeus)雄性未骨化的幼角。(《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西北及东北地区。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春季锯茸,洗去茸毛上的污物,用线封口,缠上麻绳,固定在架上,置沸水中煮过数次,自然风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全长多为5-7cm,直径2-2.5cm。基部较粗,顶端渐细,先端钝。全体布满灰褐色茸毛,茸体有纵棱,质坚硬,断面有细孔。气腥,微臭,味咸。(《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温。归肾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虚劳赢弱,腰膝酸软,筋骨疼痛,阳痿,不孕。(《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冲,每次3g,每日9g;中浸酒;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者禁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潮。(《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毛茸密集,基部略作膨大,表皮层颗粒细胞较大,略密;真皮层外侧乳头呈波浪状突起;内侧有圆形小血管较大;骨小梁间隙略密,多为弯曲长分枝状;骨陷窝内侧外侧均较密,比较规则环绕骨小梁间隙,似层状排列,单个呈长多角形,如砂晶状,直径大至8μm,骨小管不明。
理化鉴别:
紫外光谱:取本品粉末1g,用95%乙醇加热提取,趁热过滤,滤液在日本岛津UF-265FW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测定吸收波长,在波长200.8nm、250.6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中华本草》)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喷酒,放火上烤软,切片,干燥。
饮片性状:呈类圆形片状,周边红棕色或棕色,质轻。(《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内蒙古药用动物》:“可以代替鹿茸入药,但功效稍逊。”

原标题:狍茸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