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细辛(解表药)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2/3
导读:●中药与食物的相克 【简介】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细辛生于林下腐植层深厚稍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下,密集的灌木丛中,山沟底稍湿润处,林缘或山坡疏林下的温地。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盐草、山人参 性味 性温,味辛 归经 入…


●中药与食物的相克

 【简介】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细辛生于林下腐植层深厚稍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下,密集的灌木丛中,山沟底稍湿润处,林缘或山坡疏林下的温地。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盐草、山人参

性味

性温,味辛

归经

入肺、肾经

功能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注意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相宜搭配】

    细辛+木

    二者同食,可预防病毒性感冒。

    细辛+擎爽花、白芷

    可治疗鼻渊头痛、时清流涕。

    细辛+石膏、黄琴

    可清热泻火,治疗风火牙痛、牙龈肿烂。

    细牛+附子

    可增强麻醉作用,用于表而黏膜麻醉。

    细辛+糖皮质激素

    两药合用会加强抗癞痫效应。

细辛+莴苣

细辛辛温,散寒解表、通窍止痛;莴笋性寒。两者性味不同,故不宜同食。

 

    【相克搭配】

    细辛+藜芦

二者配伍毒性反应增强,并会使药效相互抵消。

    细辛+莴笋

    两者性味不同,不宜同食。

 

 

中药档案————————————————————————————————

细辛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干燥全草。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使用注意】阴虚阳尤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按语】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对于风寒感冒之头身疼痛、咳喘、鼻塞不通,阳虚外感风寒,甚为适用,尤其为治少阴头痛连及齿痛的要药。与干姜、五味子同用,可治寒饮咳喘,痰多清稀。

细辛因能祛风、止痛、香口洁齿、祛皯,为治疮疡肿痛、口臭、面黑皴皱、牙齿动摇、黄黑等损容性疾病所常用。

【古今举例】

(1)祛皯方:细辛、乌贼骨、瓜蒌、干姜、蜀椒各三两(60g)切碎,以苦酒渍三日,用炼成牛髄二斤(1000g)煎之,以酒气尽药成,作粉以涂面。面黑令白去黯,治面黑皱无光泽。(《外台秘要》)

(2)香口方:以细辛适量煎浓汁,含之久,乃吐出,三日当愈。治口臭,有除臭辟秽之作用。(《备急千金要方》)

(3)湿疹方:细辛、白芷、荆芥、防风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川椒适量,煎水熏洗患处,继用醋调药末外敷,每日2次,3d为一疗程,治局限性湿疹。[河南中医,1990,10(4):24]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2)《本草经集注》:“除口臭者,含之多效。”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黄樟醚等多种成分。另含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消旋去甲乌药碱、谷甾酵、豆甾酵等。体外试验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及黄曲霉素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推荐药膳※

乌贼骨陈皮猪肉粥

【原料】乌贼骨12克,陈皮6克,猪肉100克,粳米适量。

【制法】共煮稀粥,加入猪瘦肉片100克再煮,待肉熟后放入食盐少许调味,去乌贼骨、陈皮,食粥和肉。每日1剂。

【功用】行气止痛,健脾益气,收敛止血。多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等。症者。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荔枝下一篇:天冬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