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六方藤(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 源】:葡菊科植物翅茎白粉藤的干燥藤茎。生于海拔50~400米溪边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识别要点】:小枝粗壮,有6条翅状棱,卷须不分枝。 叶片纸质,卵状三角形。伞形花序与叶对生,花 萼杯状,花冠长圆形。浆果卵形。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湿痹痛, 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 中药名称六方藤

  • 中药学名(拉丁名)CISSUSI HEXANGULARIS CAULIS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 葡萄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系葡萄科植物白粉藤属植物翅茎白粉藤Cissus hexangularis Thorel ex Planch.的干燥藤茎。(《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入药部位

茎木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性状

本品呈方柱形段状,直径0.5~1.8cm,节上有托叶残基,嫩茎棱翅较明显。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薄,灰褐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酸。(《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性味归经

辛、微苦,凉。归肾经。(《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薄片,晒干。(《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祛风活络、散瘀活血的功能。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原标题:六方藤
词条标签:翅茎白粉藤六方藤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