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佤族医药理论

佤族没有文字,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因此,佤族医药被认为是“有药无医”,没有自己的医药理论,只是会使用几种药治病而己。经过实地调查,采访了佤族民族民间医生之后,隐约可见其医药方面的一些认识与见解,现将其概括、总结出来,供行家参考。


一、佤族医药的疾病观


在民主改革以前,佤族认为疾病是鬼神所作,遇有患病者,都是靠杀鸡、剽牛做鬼,祈求神鬼使病人康复。佤族民间医生多认为疾病是:鬼神附体(无意之中冲撞鬼神)、鬼神作祟、气血羸弱(失衡)、阴阳失调,阴气过旺、邪气过盛等等造成的结果。


二、佤族医药理论


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佤族认为世界是由天、地、自然和人构成的。天地之间有神、鬼。天上居住着神仙;世界的中间居住着人与万物;鬼神居住在地下世界(地狱)。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整体世界。自然界发生的所有灾难和人之所以产生疾病是由于人与天、地之间未能自然和谐相处或者世间三个层次之间的平衡被破坏,鬼神为了惩戒人类,使自然世界各层次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产生了所谓的天灾。风、寒、热、湿、火(鬼神)等邪气侵蚀人体,造成人生病。同时,佤族受“万物皆有灵”原始宗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世间的万物之间均有联系,都是相辅相成的,天、地、人与自然世界是一个平衡的体系。事物(含疾病的产生)的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准事物变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佤族医药认为某一种病都与自然界中的某一种动物、植物和矿物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都是药物,均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佤族医药中,人的气血的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在看面相、顶指甲等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气、血这两个表相的物质往往成为佤族医生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


佤族医药在疾病的治疗以及养生和保健中,也是围绕调节气、血来进行的。佤族人认为,人体是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气、血是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气血旺盛、协调是生命力强的表现。如果气、血不畅、不强,则易使百邪入侵,鬼神作祟,人就生病了。因此,佤族民间医生在治病、保健和养生的过程中,强调使用调节和增强人体气、血的药物,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体气、血协调、旺盛,能增强人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百邪无扰,鬼神不敢近(附)身的目的。


三、佤族医药常用的医技医法


1.佤族医药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


(1)佤族医药在诊治病人时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即一问、二看、三号脉(诊脉)、四顶指甲尖。


问:询问患者的病因、病情、疼痛部位,以及冷热、出汗、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


看:查看患者的精神面貌,看面部皮肤的颜色变化。佤族民族民间医生认为,面红发热多为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所致;面黄苍白多为贫血(妇科疾病)或肾脏疾病所致;皮肤及眼珠黄多为肝脏疾病(民间称走胆)所致;面唇青紫多为心脏疾患所致。


号脉(中医称诊脉):是佤族医生诊断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与中医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佤族民间医生号脉时,一般是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搭在患者腕部桡动脉搏动处,细心观察患者脉动、脉象状态,根据患者的脉象搏动和流动强弱变化等情况来分析患者的病情情况。诊脉时,食指代表心脏的状况,中指代表肾脏的状况,无名指代表腹部其他脏器的状况。


顶指甲尖:是佤族民间医生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是佤族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将自己的指甲尖顶在患者的指甲尖上一顶(紧)一松,认真观察患者指甲颜色(血液循环)的变化及指甲尖疼痛部位来诊断疾病的诊断方法。佤族民间医生认为,疼痛在指甲尖的左边,左指甲的血液循环较慢;疼痛在指甲尖的右边,右指甲尖的血液循环较慢。如:胃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肝脏的疼痛都在指甲尖的左边,左指甲尖的血液循环较慢。



(2)由于佤族医药很大部分来源于魔巴(巫师),佤族民间就有“魔巴治病”的传说,因而,在诊病的时迷信色彩较浓。除求神送鬼外,还有“看手相”“看面相”“看米”“看蛋”“算卦”等方式。


看手相: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男性看左手,女性看右手),根据手纹的情况,断定患者吉凶及身体健康与否。


看面相:就是看患者的精神面貌,看面部皮肤的颜色变化以及面部颜色变化的部位等情况,判断患者吉凶及身体健康与否。


看米:就是患者买一碗米,米中装上写有患者姓名等信息的纸条,佤族医生用纱布盖好,口念咒语,双手摇动盛米的碗,待咒语念完后,停止摇动,打开纱布,寻找与众不同的米和米的变化情况,最后断定患者患病的原因、吉凶以及身体健康与否,并提出治疗的方法和建议。


看蛋:用一个新鲜鸡蛋,医者(魔巴)口中念念有词(口念咒语),让患者哈气在鸡蛋上或在患者的患处滚动,然后,将鸡蛋放入锅中煮熟取出,剥除蛋皮,取出蛋黄,对光看鸡蛋蛋白(鸡蛋大的一头,蛋白比较薄的一面)是否有黑点及黑点的分布情况,依此判断患者患病的原因(是什么鬼在作祟)、患者的吉凶以及身体健康与否。


看卦:佤族每办一件事,甚至圆梦都要看卦。


①看鸡卦:其方法是医者(魔巴)手提着鸡,口念咒语,然后用竹签将鸡戳死,取两根鸡股骨用线拴成“V”字形,将股骨上的肉撕下,找到股骨上分布的小孔,再用事先削好的细竹签照股骨的小孔顺插下去。若每一根骨头骨孔的方向相反,孔距不大,则表示吉卦,病毒无大碍,可以治好。若鸡的股骨没有孔或是单孔,都是凶卦,表示病情重,无法医治。最好的解(凶卦)的办法就是要重新杀鸡看卦,直到出现吉卦为止。得到吉卦,鸡肉就归医者煮了吃,鸡股骨由患者家收藏备用。看鸡卦的办法还有其他的看法:如,看鸡的头盖骨以及鸡的其他部位的骨头。看鸡卦可以看很多方面的卦,主要根据卦主人行事的目的、性质等进行具体的解释,卦看过之后中,具体卦象情况和内容,只要双方清楚即可,对外人是秘而不宣的。


②看猪胆卦:猪胆的纹系上下行,胆汁饱满,预兆家庭和睦,粮食丰收,万事顺意,疾患远离,身体健康。猪胆的纹理左右行,预兆有凶事临门。若胆汁太少则象征着家有人、畜死亡。胆汁太多盈出,则表示要折财。


③看牛肝卦:牛肝上的大块、小块间不粘连预兆大吉大利,若有粘连则预兆祸事将降临。


2.佤族医药的诊疗方法


(1)用药物进行诊治


主要有:外拔外包内服法;外切外敷内服法;推拿按摩外敷法;食疗法;外敷内服法;熏疗法;生食、含漱法;放血内服法;外搽内服法;外包外洗法;散剂;蒸熏法;嚼涂法等。


(2)使用物理疗法进行诊治(辅助诊治)


主要有:拔火罐法;揪、刮法;抹法;放血法;揉搽法;拍打法;推拿法;刮舌疗法等与中医差不多的手法诊治疾病。


拔火罐法:佤族民间医生用的火罐有两种:一种是陶制的,一种是竹制的。两种火罐的使用根据疾病的种类不同其拔法不同。跌打损伤、扭伤瘀血、骨折、关节肿痛等症使用拔法。方法:先在患处或痛点上用剃刀、梅针划破数个小伤口至少许出血,将削成丝状的松明少许点燃放入陶制火罐内,然后将火罐罩在小伤口上即可。亦可用竹制火罐放入沸水中片刻,迅速将火罐取出罩在小伤口上即可。伤风感冒、痧症、无名肿痛、风湿疼痛等症使用拖赶法。方法:在患处或痛点上,不划破伤口,使用与“拔法”相同的方法,但在火罐拔稳后,要将火罐慢慢地来回拖赶,直至火罐自然脱落为止。


揪、刮法:当遇到风寒引起的痧症、腹部疼痛、恶心不思饮食、头昏头痛和全身不适时,一般采用揪、刮法进行治疗。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在颈部、咽喉部、额部、肩部、背部、胸部等部位上揪提或用旧铜币、银币等物蘸植物油或水在上述部位拖刮,至局部皮肤充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抹法:取新鲜泽兰嫩叶或其他雅草药,在火上烤热至发软,将药物揉搓后加酒少许,在患者的疼痛部位从上到下拖抹。主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腹部胀痛、跌打内伤等症。


放血:取生姜、大蒜、青蒿叶在火上烘烤至发软,先在舌下、额前、四肢指(趾)甲基部揉搓消毒,然后,用沸水煮过的针或破碗片刺破相关部位至少许出血。疟疾病在舌下放血,在额前和手指甲基部放血主治受寒引起的重感冒、久烧不退。


揉搽法:将白酒或酒精盛于碗内点燃,手蘸点燃的白酒或酒精趁热揉搽患部。此法常用于跌打损伤、关节扭伤红肿、风湿疼痛等症的治疗。


拍打法:在受伤部位用剃刀、梅针或刀片划破数个小伤口,用手指挤压至少许出血,然后用削成尺子状的松明块在火上烘烤至发热并轻轻地反复拍打小伤口。此法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关节炎肿痛等症。


推拿法:在四肢、背部、肩部、头部推拿、揉搓。主治由风寒引起的全身酸痛、风湿疼痛、四肢麻木、风寒湿痹、中风偏瘫等症。


刮舌疗法:刮舌疗法是佤族医药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该疗法已很少有人做,有濒临失传的危险。该疗法首先用一弓形竹片刮病人舌头,再将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姜、蒜等捣碎和熊胆水搽在病人舌头上。这是佤族医生过去治病救人(治疗麻疹、高危、病重病人)常釆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己很少有人使用该疗法。


(3)其他诊治方法


佤族聚居地的药物种类(动、植物和矿物)多,佤族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每家都有用身边的药物简单地治疗疾病的办法。如: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挫伤、关节疼、腰疼;用口吸的方法或用异物刺进肌肉组织的方法治疗脓疱;炒糊的米治消化不良、腹痛;用浓茶水治疗结膜炎;用小便治疗外伤、创伤和扭伤;用烂破布烘热煞治斑痛、伤寒;用草烟叶包治外伤;用针刺、刀割的方法治疼痛、脓疮;用竹片刮舌头治疗麻疹;用小麻线包扎止血等等。


四、佤族医药的用药特点


1.注重用药前的疾病诊断


佤族民间医生在诊治疾病使用药物之前,通常使用问、闻、看、听、诊脉,并辅以一些迷信手段(如:看手相、看指甲、看面相、看米、看卦等)对疾病进行确诊,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


2.使用药物以本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为主植物药大多经过人工驯化,种植在房前屋后,随用随采,但亦有一部分是晒干备用的。植物学药中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种类最多,如:疟疾、肝炎、胃病、肺结核、身体虚弱、妇科疾病、风湿、伤风感冒、痧症、跌打损伤等。动物药多为配方,肉类以食疗和滋补为主;骨类以祛风除湿、消炎平喘为主;皮毛类以消炎止血为主。如:毫猪毛炭化后研细开水冲服治疗习惯性流鼻血,大象皮研粉治刀伤、枪伤和胃溃疡出血等症。矿物药以单方、复方入药主治皮肤病和感冒咳嗽等症。


3.使用药物根据患者的体型确定


人有高矮胖瘦、强壮虚弱,植物药有长短粗细。短和粗的植物药有滋补的作用,长和细的植物药有治疗作用。所以,胖人治病应用长和细的植物药,而瘦和虚弱的人应该选用短和粗的植物药进行治疗。


4.药物的药性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而作调整


药物的性味功能生与熟不同,熟的程度不同其性味功能亦不同。如:佤族民间医生使用灯台叶治疗咳嗽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灯台叶性寒,佤族民间医生使用灯台叶治疗患者的咳嗽病时,先用未经炮制的灯台叶进行治疗。若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说明患者的咳嗽病毒为寒性,需对灯台叶的药性进行调整。他们将灯台叶进行一定程度的炒炙,再进行观察治疗。如果还不能治愈,则将灯台叶的药性进行调整,再进行药性的调整,将灯台叶再炒炙熟几分,直至将患者的咳嗽病压制下来为止。


5.治疗疾病时注重里外并重


一般情况佤族民间医生治疗疾病时,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疾病,治疗时都主张内服药,外部配合包敷、理疗(按摩、推拿、刮痧等)进行治疗。


6.生熟药各半混用


佤族民间医生认为,在配制外包外敷用药时,多为生熟各半混用,疗效更好。配制药物时,取新鲜药捣烂后,一份生品,一份熟品,混匀使用。


7.引药


佤族民间医生在配伍用药时,大多数的药在煎服时都要求放引药(引子)。他们认为引药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综合药性,二是提高药效,三是可引药至全身各部位。引药多数具有芳香理气、舒筋活血镇痛的作用。如:草果、胡椒、丁香、生姜、白酒、米酒、红糖、冰糖、蜂蜜等。


8.禁忌


佤族民间医生在使用药物进行诊治疾病时,大多有禁忌。多数禁食酸、冷、腥和豆类食物,同时忌摸冷水、忌吹冷风、忌露水淋、忌脚踩湿土等。


9.佤族民间医生药物配方严谨、简练


佤族民间医生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一般每一个处方用药1~4剂(亦有5~10剂以上的),用药后药效见效快。若用药2~3副药后未见病情减轻时,佤族民间医生会及时调整处方或另换药方。在调整和换药方的同时,会让患者在服用第二副药之前服用解药,将前药方的药性解除之后再服用第二个药方,保证第二个药方的药效。

原文标题:佤族医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