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诊病方法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因此亦常有师门的不同。但总的说,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方法


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也别具一格。


(一)应用方法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药物多为鲜用,即采即用,一般不炮制而直接用于病人,是瑶医用药的特点之一。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是天然药物产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不需加工、贮藏,同时鲜药的有效成份未经破坏,所以疗效比干药好,因而瑶族群众家家户户庭院有种植草药的习俗。对于有毒性的药物也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炮制,如半夏需按中药炮制方法去其毒性。有些药物也加以特殊处理,如治疗伤寒方中的副禾本科植物糁子(Eleusinecoracana),用时将其炒热,乘热倒在地面上,反复操作三遍,让其吸地气后,与生姜、甜酒共炒至热,供煎服。


(二)应用形式


瑶医用药,不拘一格,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等应用形式。


(三)用药原则


瑶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将药物分为四大类。凉药:如竹叶伸筋、铁马鞭、矮地茶、葫芦茶、铁菱角等。表药:如泽兰、甜酿草,六月黄花等。暖药:如满山香(岩鹰爪)、小叶柞死风、石龙藤。打药:竹叶老根(寮刁竹)。瑶医认为;消炎解毒、利水消肿的为凉药;解除表证治疗疳积病的药物称为表药;驱逐寒湿活血药为暖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和打胎的为打药。此为瑶医在治疗疾病以及瑶医进行药物交易时的惯用语。


此外,瑶医亦重视饮食疗法,认为饮食疗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常用谷、果、菜、鸡、鱼、肉、蛋等类食品,或配合少量药物治病。例如用大蒜头2~3瓣捣烂,加适量片糖冲甜酒,治疗上吐下泻;用柑橘榨汁加入蜂蜜治疗哮喘;荞麦、三七、鳝鱼煮食治肺痈吐脓血;胡椒、乌龟肉、猪肚共炖治虚寒胃痛等等。


药浴则为瑶医药的又一特色。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


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过山瑶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洗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在冬天浸泡后,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瑶医在过山瑶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规矩是:先客后主,先小后大,先老后少。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瑶族药浴原理是借水的温度、水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当利用热药液在皮肤或患处熏洗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各处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能疏通经络,促进经络的调节活动功能。药液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皮肤和粘膜有呼吸作用,药浴所用药物不同亦具有滋补强壮,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疏通腠理、清洁伤口、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不同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正因为如此,在瑶族广泛流传一句瑶族民谣:“若要长生不老,天天洗个药水澡。”这就是洗药水澡能成为瑶族的习俗,历数百年而不衰,沿习至今的秘决。至于汉族药浴与瑶族药浴究竟谁开药浴之先河?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瑶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故无典籍可考,但瑶族药浴的历史已经源远流长了。


瑶族药浴所用的草药来自瑶族人民居住的大瑶山,一般都自采自用,多采用鲜药,平常亦将采回的草药洗净晒干备用。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能,搭配使用,常无固定的配方,各种草药的份量,凭他们的习惯、经验而定。瑶族的浴用植物有上百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述如下:


1、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类: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之功效。


2、治疗皮肤病类: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清洁皮肤、解毒防疮的功效。


3、清凉类:防暑、疮疖。


4、其他类:小儿高烧、麻疹不透、月子洗澡。


瑶族常用的风湿类浴用植物:


红牛膝、健骨风、钩藤、伸筋草、向日葵、瑶婆风、松筋藤、石姜、钻骨风、见风消、半枫荷、枫球子、香藤、鞋底风、华泽兰等。


常用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疮、漆疮等浴用植物:


博落回、笔筒草、千里光、银花、甜条、红花银糖菜、扛板归、醉鱼草、见风消、香樟、风箱树、密拱、饿蚂蝗、喷白、小叶买麻藤、七月白、牛皮冻等。


常用于产妇强身、健体的药用植物:


益母草、野艾、络石藤、血防藤、水蜡烛等。


治小儿麻疹不透的植物药:


饿蚂蝗、密拱、葛麻藤等。


治骨蒸潮热的植物药:刚鞭木、铁凉伞等。


瑶族药浴一般采用新鲜植物,平时备干品冬季用。药浴设固定配方,常取3~7种药草即可。

原文标题: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