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仫佬族村寨建筑与养生保健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60厘米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饭外,冬天像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仫佬族人们居住的环境,一定会有一片风水林,就图腾崇拜上来说,是用以保佑族人;但就生态环境来说,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是仫佬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筑上的反映。


屋在山上建,水从山中流,这样构成了局部的生态平衡。仫佬生活在丘陵地带,在建筑上自然是因山就势,一方面可以节约土地;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林业的资源;生活产生的污水排放,从高处向下,在农耕体系分解,可以保持环境干净,也间接保护了生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现在有部分建筑移下较平坦的地方,或者公路的两边,这样,就更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不管在什么地带,仫佬族人们都在根本上从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角度出发,构建房屋,拓展生活领域。


仫佬族人讲宄卫生,习惯人畜分居,猪圈、牛栏、鸡鸭笼,都设在隔天井与正屋分开的门楼下,楼上贮存各种饲料。厕所、灰粪房(俗称“灰寮”)多建于巷尾或屯外。院内院外,室内室外,每天打扫,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仫佬族建筑中,依据地势,保林蓄水。天井的虚,与正屋的实,虚实对比。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本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是民族深层的审美心态在物质文化上的映射。


仫佬族人民在建造房屋时,追求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仫佬族人民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既依山,又要傍水,尤其注重村后的风水林的养护。从表面上看,这种选择似乎带有神性色彩,既要“靠山”,又强调“灵气”。实际上,这种居住环境的选择,与仫佬人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相适应。仫佬族生活于丘陵地带,虽是农耕,却也有依赖林业的方面,除此之外,还依靠矿产、渔业等。所居之地,既要方便上山野猎和釆集,又要方便下河临渊捕鱼,还要方便农耕生产,这四种生产方式都必须兼而顾之。因此,仫佬族的立体居住形式,完整地体现了农耕经济所需的生活空间,从耕作家具的存放到耕牛的饲养,从对粮食的加工和保管,到人们每天的活动空间吃、穿、住等等,复合式经济结构特有的小而全的经济模式在仫佬族个体家庭中极其实用。除外在环境的和谐外,仫佬族人们在建筑中使用的传统纹样,也是有隐喻寓意的,在人们吉祥心理定势的作用下,这些纹样产生感觉的挪移和通代,或趋理呈祥,或谐音吉祥,或附会呈祥。


我们发现传统的民族建筑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形态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且体现了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人文生态观,对人的养生也是非常有利的。

原文标题:仫佬族村寨建筑与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