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下田菊(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田菊为菊科植物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 中药名称下田菊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ADENOSTEMMAE LAVENIAE

  • 别 名风气草、仁皂刺、乳痈药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的干燥地上部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有分枝,长20-100cm,直径0.2-1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纹,节明显,上部被有细毛,下部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灰绿色,髓部灰白色至灰棕色。叶互生,叶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或狭楔形,叶柄有狭翼,边缘有浅齿。头状花序小,多生长在分枝顶端,被灰白色或锈色短柔毛。总苞半球形,长4-5mm,宽可达10mm。总苞片2 层。瘦果倒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mm。冠毛约4 枚,长约1mm,棒状。气微,微苦。(《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辛、微苦,凉。归肺、肝、胃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感冒高热,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痈疖疮疡,蛇咬伤。(《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绿色。石细胞成群或散在,呈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60μm。腺毛柄部2-5 细胞,头部单细胞,长70-105μm,直径15-35μm,内有棕黄色分泌物。非腺毛为3-6细胞,长108-140μm,顶端锐尖或稍钝。螺纹导管多见,直径6-17μm,少数为具缘纹孔导管。纤维成束或散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下田菊90-120g,或干品30-60g。水煎服,每日1剂。如黄疸已退,小便清利时,加瘦猪肉30g。忌酒。(《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除风湿,解表。治风湿骨节疼痛,外感。
2.《广西药植名录》:治牙痛,乳痈。

原标题:下田菊
词条标签:下田菊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